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杨凤翔: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9-03-18 15:26: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近十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给平民百姓家孩子提供了人生的出彩机会,实现了许许多多家庭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把我们国家巨大的人口大军转变成一支优质的产业大军,支撑了国家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世界的第一规模,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建成了世界的最大规模,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就拿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来说,这是一所2001年由中专学校独立升格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1亿,全日制在校生从不足800人发展到8000多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1.3亿元,专任教师从不足百人发展到396人,而且有教授40多人,专业从原来的仅有几个发展到近40个,还有很多变化都是成倍速增长的。学校从最初的中专学校到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院校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再到今天的黑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可以说实现了几次大的飞跃,正在朝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要求。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偏弱、人才培养质量还需提升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阶段,如何深化改革成为摆在每一个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也必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继续再出发,下大力气加强内涵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要研究如何落实新的要求、明确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措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里我仅谈谈全面发展和高素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提到的全面发展至少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几个方面,其中的智育与专业技术的相关性最大,但也仅仅是这五个方面其中的一个,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四个方面与专业技术的相关性不大,也就是说高职学生无论学哪一个专业,德体美劳这四个方面都至少要达到合格的最低要求,同样,高素质更多的是指德体美劳等非专业性方面的要求,技术技能更多的指知识能力等与智育密切相关的专业性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工作岗位需要的一技之长,而且还要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也即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又要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

  近几年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通识教育,成立了通识教育教研室,承担统筹规划和开展通识教育的工作职责,坚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将通识教育置于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高素质。我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思想素质(Thought)、文化基础(Culture)、自主发展(Development)和实践参与(Practice)”组成的TCDP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通过通识课程、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升,实现通识教育目标。2018年我院申报的通识教育教学成果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院探索通识教育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建立与专业教育互为补充的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了由通识平台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和通识活动课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有13门通识平台课,《实用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2门通识核心课、160门通识选修课和包含劳动课、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校园品牌文化、志愿者服务等在内的通识活动课。二是建立“行动导向、自主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在人文、自然、科学、艺术、职业能力5个模块按照文理互选、专业远离的原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法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程助教指导下,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观摩实践和分享交流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是构建了“基础强化+活动参与+环境熏陶”的通识教育有效途径。以通识课程强化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将活动引入通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带有企业文化元素的校园环境熏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促进学生提升职业基本素养。通过探索开展通识教育,基本形成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学生基本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今后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双高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有通过双高建设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才能促进我省双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才能引领带动我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一是建立通识教育体系。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建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建立完善通识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其知识储备,涵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三是开展通识教育改革实践。制定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自我价值认同、催生自主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四是制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用量化的方式衡量学生基本素养,引导学生提升素质、全面发展,为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