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白祖纲:以解放思想看待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03-18 15:05:5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四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是秦国商鞅变法,这次变法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秦国以习惯势力和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的弊端。第二次是清末洋务运动,洋务派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引进西方科技,从此西学东渐,中国士绅阶层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冲破姓“社”姓“资”束缚,以打破所有制禁锢为目标突破姓“公”姓“私”禁区。第四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陈出新、既往开来,对指引当前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明灯。

  一、解放思想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和意识形态自信

  解放思想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是涉及到个体和集体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根本观念问题。解放思想也要有一定之规,欧风美雨、西方话语不是免费的舶来品,它们往往构建话语霸权、动用“普世价值”横行无忌,一方面以救世主面目出现输出西方政治价值、一方面大谈历史虚无主义、诋毁别国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详细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略:第一,中国人自信的文化是源于五千年文明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创新发展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赋予全民族的时代观照和价值导航,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最有利的武器。

  解放思想更加关系到意识形态自信问题。当前的中西方冲突,不仅有来自“文明的冲突”,意识形态的悄悄较量从未止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从冷战结束后大谈特谈“历史的终结”,似乎全球社会只能有一种价值标准、一种文明体系、一种制度设计。这些思想的鼓吹已经不仅仅是所谓胜利者的傲慢,且依然渗透着意识形态为竞争目标的“和平演变”。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高屋建瓴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都能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学说予以清晰解读。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依然离不开在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根本观点与方法的科学运用。

  二、解放思想关键地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新时期实现“四个全面”

  战略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共产党科学、有力地领导,中国社会不可能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强调了思想对行动的指导,但是,领导者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路人的中国共产党首先要解放自身思想,理论一旦掌握政党,将比群众掌握理论更加有效地指引全民族的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的发展。四十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此后,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禁区和误区被一一冲破,国家走上了以改革开放、改善民生为目标的正确轨道。

  中国共产党是当前国际共运的风向标,是决定中国社会走向何方的导航员。思想解放不是一时一刻之功,它是全民族自觉、自省、自为、自发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必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和领路人,必须坚定地坚持自身的领导地位毫不动摇,坚持自身的政治路线一贯正确,坚持自身的政治立场永不变色,坚持自身的理论学习始终如一,坚持自身的清廉执政永葆光辉。

  解放思想,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中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个基调永不褪色。解放思想不是思想不受束缚的信马由缰式的任意奔驰,它要坚定中国人走中国路、中国人办中国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这个框架内,中国共产党要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信也要与解放思想相结合,在思想进步中逐渐增强共产党人的自信,在自信中推进全党全民族的思想解放。坚定“党是领导一切的”界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全面领导作用,然而,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不能接纳“唯GDP”指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集体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意识,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三、解放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使用人才与确立新的发展观

  解放思想,不是思维的自我完型,而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自身的思想进化与升级完善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我的思想改造、自我的思想与时俱进,自我的不断学习去求取认识客观世界的普遍真理。这其中,最核心的是要重视人才的使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现实中个人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家机构是否重视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决定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城市发展的命运、机构运行效率甚至存亡绝续的未来。我们在比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总是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一个地区或城市,其管理者越是能够重视发挥各类人才的长处、越是能够创造栓心留人的条件、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鼓励人才自主创新创业,这个地区或城市越是经济发展迅猛、社会治理总体向好。反之亦然。同样,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总体文化氛围与政策环境越是能够激励人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改革,那么这个地区或城市越是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安身、立业。

  解放思想,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改变过时的“硬发展”的发展观,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旧式的发展观围绕GDP指标,采取经济主导一切的方针,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公共投资、政策制订完全围绕着能否实现短期的经济绩效而开展工作,结果往往是经济硕果累累、社会与环境问题积重难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发展观,这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各级领导干部要创新地方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创新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综合协调的发展观,要坚持创造人与人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要坚持创造领导者与广大群众权力与权利关系综合协调、平衡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坚持创造政府与商业精英亲密、清廉的政商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创造绿色的生态环境,坚持保留城市文化景观与绿色生态景观共存共融的良好面貌,坚持保护绿水青山的乡村景观,坚持实施工业发展与绿色环境并行不悖的发展思路;各地区、各部门领导要通过解放思想,保持开放的治理心态,这要求领导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践行能者上、不能下的人事策略,学会使用内部、外部两类人才,在改革创新上,要以开放心态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各级领导干部要秉持共享的发展观,各扫门前雪不会做大蛋糕,只有协同发展、共享收益,才能共同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