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牡丹江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郎玉玲:围绕“四个回归”实施教育改革 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
2019-02-22 11:17: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指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对青年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深入思考总书记提出的“一二三四”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作为黑龙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带头人,解放思想,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院校的职责,也是学科带头人的责任。带着这种责任与使命,回顾近年来我院人才培养过程,审视“立德树人”的成效,不可否认我们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地方的意识薄弱;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信念还不够坚定。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学生就业医院的等级、就业医院所在城市经济发达程度,成为学生衡量就业满意度的核心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

  在今后育人工作中,结合护理专业特点,深挖内涵建设,突出“重人文”这一培养特色,全方位实施“人文育人”改革,势在必行。实施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需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回归”,使学生回归常识,使教师归回本分,使教育回归初心,促进高等教育回归梦想。

  一是注重读书引导与修养提升,使学生回归常识:一方面通过开展“读书工程”活动,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要通过读书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学会理性思考,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脚踏实地。同时开设《护理人文修养》《人际沟通与礼仪》等人文课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仁爱”、“恭敬”、“忠信”等引入课堂,在提升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进而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三高”好教师,让教师回归本分:根据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特点,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奉献专业,师德高尚”,“立足专业,业务精湛”,“创新教学、艺术高超”的“德高”“学高”“艺高”教师培育和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掀起全员争当“三高”好教师的比拼氛围,同时通过选树典型的引领和示范,带动全体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使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是重构课程体系,使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相融合,让教育回归初心: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因此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就必须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护理专业将以新的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建立“大思政”理念,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促进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目标的达成。

  四是拓展第二课堂内涵,助力高等教育回归梦想:所谓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从而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培养奉献意识和使命感强烈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身教胜于言传,不断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感受价值的同时,创造价值体验神圣,便会慢慢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故拟拓展第二课堂教育①开展主题明确的专业教育。针对入学新生每年开展“授帽仪式”、“专业思想报告”等专业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入学初深刻感受到护理专业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奉献、求实的专业精神和白衣天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②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遴选综合素质优秀的临床兼职教师作为学生导师,每名导师授导3-4名本科学生,主要负责带领她们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在接触临床与专业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仁爱与奉献精神潜移默化感染,使他们传承护理专业的人文精神,培养共情能力和大爱情怀,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建立。③深入学校、养老院、孤儿院开展社区健康普及教育,通过主题实践,感受医学的神圣魅力,体验基层人员工作的伟大,感受救助帮扶后的成就。同时见证老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从而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高等教育者,我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的“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教育方针为指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在“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通过教育改革的实施和具体环节的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龙江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