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一方面表现为办学规模、办学能力的大幅度跃升和提高,另一方面变现为社会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校园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软需求。兴教必先强师。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更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本保证。
一、目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按照《职业教育法》中关于教师资格条件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分为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队伍建设侧重点应放在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上。根据某省职业教育中心的调查数据,目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方面存在以下“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专业教师数量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缺少应用技术型教师。二是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但缺少专家骨干教师。尤其缺少既教育教学资历深厚,又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三是职称结构相对合适,但专业技术层级偏低。专业教师、实习教师中高职称占比过低,尤其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领军人物。四是教育背景结构不合理,高学历教师偏少。大部分专业教师本科毕业,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探索需要。五是师资来源渠道复杂,但大多缺少从业经验。各工种岗位的能工巧匠奇缺,尤其是大国工匠和工匠之师更是凤毛麟角。
以上种种是导致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严重“瓶颈”。时代的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命题、新要求。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观念,树立新目标,采取新措施,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高、技能强、专业深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在此前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出现了诸多困境。一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定位不准,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仍然以普通高校为蓝本,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以行动导向为主,以职业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教育教学没有真正落地。二是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仍然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教师资格的获取方式,有的地方没有统一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认定标准,导致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实践能力、行业技术资格的要求,形同虚设。三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不完善。短期培训时间短,效果差;项目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不匹配;任务化的培训要求导致培训教师消极应付,难以达到系统全面提升素质的效果。四是入职门槛低,高等职业教师缺乏岗位荣誉感,造成鱼目混珠,“劣币驱逐良币”。五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知不配位”,耗费大量的精力管理课堂,身心疲乏。教师失去专业研究、技能提升的兴趣和动力。
三、推动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明确提出的,“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要有大幅度提升,以形成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一流的高等职业教师,建设一支素质高、技能强、专业深的专业化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
(一)明确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目标。
十九大报告发出号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占国民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每年为国家培养数百万劳动人才的重任,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及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的一代又一代优秀劳动者上来。
(二)构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思维。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应该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新知识难以接受等。因此,高职教育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准确把握技术性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征,紧紧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因势利导。改革原有的以普通教育为蓝本的培养方式,精准把握“双主体”教育思维的精髓,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为。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在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学历水平,重点提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其次是提高专业水平,重点是职业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机融合起来;三是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产教学相融合的新模式。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服务监督。进一步完善师资管理,优化师资培训、考核,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师资管理体制;拓宽高等职业教师选拔、任用、淘汰的渠道,建立高职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转机制,创造内生动力,激发广大高职教师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全社会,尤其实体经济界应该营造关心、爱护高职教师的氛围,保护和帮助立志成为高职教师的青年投身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政府则应在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校企合作、产业融合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全面提高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