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授董喜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团队
2019-02-22 11:17: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国未来教育事业进步的必要条件,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是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提高教育水平的有力保证。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提到,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是师德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1.要有理想信念。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思想育人的导向。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高校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2.要有道德情操。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道德育人的导向。立德,树立德业。树人,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

  3.要有扎实学识。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好大学问。要做到学养厚实、育人得法、教艺精湛。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4.要有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这是教师从事的职业所需,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具有关爱学生的大爱仁爱之心。爱是教育永恒的轴心,牢记“育人育心”的基本方法,给受教者抵达心灵的教育、砥砺精神的滋养。

  二、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团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自信,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要立足新使命,借力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团队。

  1.教学、科研互融共进。

  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建设对加强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完善教师合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团队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基础,是高校教学改革主要实践者;教学团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保证,可以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团队竞争力;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完善高校教学运行模式,通过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科研团队是我国高校科学研究活动中最重要的研究力量和核心队伍。要充分重视科研团队的重要性,培育和建立科研团队,在未来的“双一流”建设竞争中发挥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科研队伍建设有利于学校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完善;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及科研任务的完成;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健康科研文化及氛围的营造和养成。

  要使教学、科研互融共进。教学团队建设利于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教学团队成员既要做教学,又要搞科研,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培养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改善。科研团队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有利于科研活动及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2.新老传承,探索发展,助推“双一流”。

  (1)科学规划学科方向。以老专业带动新专业,以新专业扶持老专业,实现新老专业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举措,从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发展环境与学科建设需求、学科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学科方向、定位与建设任务出发,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

  突出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工程学科的主体地位,带动林区交通工程学科稳步发展,明确学科特色,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形成合力,实现稳步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森林工程学科专业成为我校历史最悠久、积淀最深厚、特色最鲜明的学科专业之一,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流学科,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吸引一流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建立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造强势品牌专业,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富有敬业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学术和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带动师资素质的提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立足学科可持续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举措。采取国内、校内培养与国外、校外培养相结合,科研培养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等措施,促进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以基础研究、战略高新技术、重要公益研究领域创新活动为主,着重解决森林经营和利用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5)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专业建设,探索学科前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并组成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了“黑龙江省森林工程教育科学研究团队”、“黑龙江省现代物流建设教育研究团队”省级教学研究团队。组建了“林业工程智能装备研究开发团队”、“林区交通工程与智慧物流研究团队”等科研团队;打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科技孵化、工程技术服务综合平台—“东北林业大学(浦江)工程技术研究院”,弥补林业工程学科社会服务能力低的短板。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团队,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服务。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