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牡丹江师范学院董芸:解放思想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19-02-22 11:04:5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根据学校党委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部署,为破解学校人才发展、人才引进难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处积极向省内外人才建设工作特点突出、成效显著的8所兄弟高校学习调研,汲取先进经验。围绕如何做好人才工作,特别就当前学校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面向校内二级学院调研,对标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深入查找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力求在下一阶段的人才工作中取得突破。

  一、人才总量小、密度低,高端人才和团队匮乏,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目前我校专任教师77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7人、副教授29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51.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3人,占比17.2%。市级领军人才学科9个,二级教授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重点学科2个。

  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均不达标,1:21.2的生师比与国家规定的1:18高校办学条件指标差距较大,现有专任教师总量也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部分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上。科研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高层次人才,如龙江学者仍未实现零的突破。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仍然偏低,引进高端人才相对困难,尤其是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人才困难,甚至引进硕士研究生计划也难以完成。引进人才的行业分布比较单一,多数是高校毕业生,博士后流动站及有过企业或工作经验很少。同时受上述因素影响,人才外流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出现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引进和稳定教师队伍仍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近三年引进68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52人,正高级2人,副高级6人。近三年流失35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10人,正高级5人,副高级8人。

  原因分析:

  1.人员编制总量不足。省编委没有按照学生数量的增加重新核定编制,编制总量不足,不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转用人需求。

  2.岗位设置对我校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数为45%,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受限额影响十分困难,不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

  3.学校区位优势不明显。学校地处非省会城市,高寒地域,经济欠发达,对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引进困难,难以完成招聘计划。

  4.学科专业发展不均衡,途径也比较单一。部分学科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平台较小,吸引高层次人才难度大。

  5.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团队建设培养体系亟待完善,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适应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措施):

  

  1.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按照现有学生数核定编制数量或岗位控制数。在各类省级人才项目的推荐和评审中,兼顾哈外高校的特殊性,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地方政府对学校的共建责任。积极争取市政府在子女入学、市级领军人才推荐、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政策红利。建议上级部门提高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按照博士、硕士、学士授权单位划分比例更为合理。
  2. 在校内博士政策方面做出调整,对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可直接聘为校内副教授职务,约定聘期,加大对教师攻读博士学历的政策支持。

  3.拓宽引进高层次人才途径。坚持刚性需求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重点学科、重点项目、协同创新中心等为引才平台,加大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引进。

  4.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的师资结构。在大力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严格控制新增专业数量,逐步调整和优化部分专业教师的数量与结构。

  5.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积极利用和共享社会优秀人才资源,稳步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力量不足,教师发展重引进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

  我校现有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646人,占专任教师的83.6%,其中博士90人,占中青年教师的13.9%,具有高级职称的265人,占中青年教师的41%。在教师发展与服务方面,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支持教师培训、学习、进修方面力度还不够,外出培训和学习的人数还不多,教师出国留学机会少。

  原因分析: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有限。有些教学单位教学任务难以为继,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派出学习、培训比较困难。

  2.学校教学科研资源有限。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与省内重点高校相比,比较薄弱,教师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少、力度小。

  3.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时间较晚,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方面缺乏统筹规划。

  建议(措施):

  1.加强教师发展经费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及政策支持,设立青年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加强青年人才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支持力度。

  2.整合打造作风严谨的学科团队。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在重点和优势学科建设一批优势互补的学科团队。

  3.营造促进学科发展的学术氛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与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专家教授互聘、博士生联合培养、合作开展高水平研究。

  4.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教务处与人事处等部门协同服务教师教学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出台有效措施保证教师综合能力的拓展与提高。

  5.构建校院两级教师发展体系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科学开展教学评价和学术评价,构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如培训进修体系、薪酬晋升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等。

  三、体制机制落后,激励措施不完善,人才工作动力不足,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引领和支撑能力弱

  原因分析: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人才激励办法不多、人才工作动力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导致人才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人才工作效率有待提升。

  建议(措施):

  1.完善人才聘任、考核等相关制度,优化人才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标志性成果考核与延期考核等特殊考核形式,使教师考核工作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退出机制。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以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为指导,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构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动态的管理机制。

  (2)进一步推进全员聘任制。以岗位合同管理为核心,推进和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度,健全岗位合同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人员聘任体系,促进人才队伍资源社会化。

  (3)稳步推进岗位设置及绩效工资改革。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各类人员岗位体系,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深入研究教育职员聘任制度,构建职员发展晋升的途径。

  3.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管理,加大贯彻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特别是对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成绩突出的学院及部门,建议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