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高校基层党支部所覆盖的党员一般都有“三高”的特征,即高学历、高职称、高文化。如何在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筑牢我党在高校中的组织根基,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弱化”。很多高校党员教师工作负担比较重,承担的角色多,经常忙于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尤其是“双肩挑”的教师,既作为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又作为领导承担管理工作。党性教育时间普遍受到压缩,难以保证,党性教育的相对独立与业务工作忙碌存在矛盾,党员接受党性教育存在以会代训的现象。
其次,党支部活动内容单调,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抓手。在贯彻落实党中央、上级党组织的一些方针政策时,大都采用开会的形式,领导干部采取说教、灌输或提醒较多,党员教师往往处在被动听、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形式单一、枯燥,部分党员教师心不在焉,开会看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其结果就是政策落实、有关精神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
最后,党支部建设缺乏物质保障。党支部需要开展活动才能切实提升党员的组织力和凝聚力。然而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在目前形势下,党支部并没有可支配的活动经费。结果就导致了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形式和范围受到限制,活动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建议
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搞好顶层设计。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书记,我所在单位的教工第三党支部在党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6年支部事迹被中国大学生在线报道,2018年荣获省高校“百优”党支部。下面我以食品学院教工三支部为例,谈谈我们支部的具体经验和做法。
加强学习,创新载体,提升党员素质。支部重视理论学习,创新思维,开拓性地开展了“学—问—论”的理论学习模式,扎实做好“两学一做”,做到有笔记有心得,充分利用支部QQ群、微信群、学院微信平台及时推送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支部以多样性的创新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党员的凝聚力和政治素养。组织参观731侵华历史博物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大庆英烈纪念碑,勿忘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组织党员教师访问大庆市福利院,给孤儿孩子们送去温暖。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大庆市广电组织的“大凤带你去种树”品牌活动,提升了大家的社会服务意识。通过活动,增添了支部的活力,党员思想觉悟有所提高。支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团队意识培养,不断激发教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团结协作、蓬勃向上、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创先争优,转变观念,实施优质教育。支部重视发挥党员在教师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师德为核心,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创先争优引向深入。作为高校教师,支部的每位党员同志积极拓展思路,根据专业特点,策划了“包装专业绘图大赛”“包装设计技能大赛”“校园食品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项包装设计大赛。在育人过程中,通过“树典型,学先进”活动的开展,王霞和李娟两位党员教师被确立为先进典型,为其他党员群众树立了榜样和学习对象,推动了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增强服务意识。支部提倡党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院、服务于社会。近年来,实施了三个“一对一”工程,即一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一名教师党员制定一项创先争优活动计划、一名教师党员帮扶一名困难学生。支部党员注重社会服务工作,杨宏志、王霞、张春芝等三位党员教师以“三区人才”为契机,分别为桦南县和泰来县的部分食品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与技术指导工作。孟令伟、刘伟等党员教师多年来一直为浩元包装、赞峰包装工艺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材料检测工作,既提高了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工三支部营造了团结协作、蓬勃向上、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树典型,学先进”,推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施三个“一对一”工程,使本专业学生各项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7年间,党员教师刘伟、孟令伟、王洪江、曲颖等指导近百余名学生参加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大赛等包装设计赛事,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入围奖3项,优秀奖7项,鼓励奖4项。在党员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支部所在的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参与课题数显著提升,从不到10%提升到超过50%,学生主持各级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7篇,学生的科研素养得到大幅提高。
“一对一”工程活动开展以来,以刘伟老师联系的12级包装工程为例,该班实现了全学年零迟到、零旷课、零作弊,班级平均成绩从77.85分上升至84.52分,两次被评为校级“优良学风班”。曲颖老师、张春芝老师所带的2013级和2014级包装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组织的特色班集体项目建设活动,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效显著。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