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瞄准管理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大抓思想政治教育,严抓校规校纪落实,狠抓不良风气整治,齐抓校园文化熏陶,扎实推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学生来源复杂,层次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主要表现:一是“三观”尚不成熟。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够,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存在模糊认识。二是功利性比较突出。缺少志向和远大目标,存在偏重功利的短期行为,个人价值取向徘徊在高尚与实惠之间。三是抗干扰能力弱。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缺乏,心理成熟度不高,缺乏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易发生偏差,容易模仿、跟随,经不起诱惑。四是自我约束力差。存在自由散漫的习惯,过度追求“自由”和“个性”,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五是刻苦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弱,存在平时不努力,考试投机取巧走捷径的侥幸心理。六是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偏科严重,参差不齐,总体发展不平衡。对理性和抽象化知识兴趣不浓,喜欢接受感性、具体、时尚的信息;不少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缺少独立生活体验,环境适应能力弱;想得多、干得少,眼高手低,少数学生有吸烟和热衷玩游戏的不良习惯。
(二)师资力量薄弱,担当意识不强。民办高校在编教师数量少,资历浅,级别低;外聘教师归属感不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不够严格,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一是专职教师队伍薄弱。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认可度还不够高,当前招聘的教师大多数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职称起点低、年龄均数低,缺乏教学经验。二是兼职教师缺乏稳定性。由于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与学校无关,他们只取得相应的课时费,讲完课就走,同时存在队伍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的情况。 三是辅导员队伍偏于弱化。数量不足,个体差异大,缺乏深扎根、干事业的激情动力。
(三)管理不够正规,方法有待改进。民办高校在管理机制上与公立学校存在诸多不同,部门间职责界限存在交叉和模糊问题,担当意识与合作精神不强。存在利益驱动的现象,导致有些工作流于形式。整体联动性不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有些管理制度落实不够严格,思路不够清晰,方法不够得当。
二、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大抓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工作做活做透做到学生心里。民办高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生源多是一些涉世不深、三观未定的孩子,在校时间短,接触社会早,亟须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注重学生职业人的培养,也要注重社会人的教育;要注重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道德素养的提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平台,把思想工作做活做透做到学生心里。
(二)严抓校规校纪落实,让守规矩不越界成为约束学生言行的戒尺。无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和规则是学生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并执行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约束个性,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权益与安全,提高学生守规守法的自觉性。要让学生学懂吃透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自身的行为尺度要有充分了解。通过严格落实,让学生对校规校纪产生敬畏之心和红线意识,从而成为约束其行为举止的重要手段。
(三)狠抓不良风气整治,让讲真话做实事成为推进全面建设的主导。大学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要教导学生培养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讲真话、做实事。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更要以身作则,不要让“讲真话、做实事”成为一件难不可及的事情,不能为了取悦上级领导,不敢说心里话,也不愿说心里话,习惯于看领导的眼色说话办事,在工作中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玷污了校园净土。要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讲心里话,让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成为推进学校全面建设的主旋律。
(四)齐抓校园文化熏陶,用树标杆扛大旗开辟比学赶帮超的局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突出时代主题、形式多样、内容创新和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建设。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公益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全面发展。
总之,民办高校在高校教育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怀揣着担当大任的教育情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各个工作环节的紧密衔接。围绕核心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建设过硬队伍,打造自身品牌,进而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