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龙江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东北振兴领航定向,也给东北干部群众、龙江干部群众加油、打气、鼓劲!
省委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是对总书记视察龙江重要讲话的再部署、再落实,对于推动龙江振兴发展意义重大,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龙江振兴。
作为省属高校,龙江面临的发展难题佳大一个都不少,人才流失、经费短缺、包袱沉重等等,而且还有高等教育竞争加剧下的独特发展难题。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爬坡过坎阵痛期,越是思想解放孕育期,也可能是再次爆发的静默期。佳大振兴与否也取决于佳大人思想解放与否!“不唯上、不为书、只唯实”是解放思想!“让筷子发芽,让火腿走路”更是解放思想!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十分重要,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振兴发展。
2017年上半年,我随省委党校第53期省管干部进修班赴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当时的总结报告与省委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契合度很高,重新梳理,与大家分享。
一、苏州经济社会基本状况
苏州市下辖6区4县(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2016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1062万,其中城镇人口802万,户籍人口678万。2016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4.5万元。
二、我们向苏州学什么?
1.敢“吃螃蟹”的非凡勇气。
阳澄湖在苏州,苏州人不但吃阳澄湖大闸蟹,更敢于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只“螃蟹”。有两个案例:
(1)开发区建设。上世纪全国酝酿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际,好多地市在徘徊等待,等政策、等规定、等条件,在等和靠中错失机遇。但苏州的领导干部不等不靠,他们认真研究国家相关宏观政策,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抢抓机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接连成立,正是这些园区成为苏州经济第三次转型的强力引擎(第一次是农转工,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第二次是内转外,以出口加工为代表;第三次就是低转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园区建设为代表)。敢吃蟹者先尝美味。
(2)永联村致富。永联村曾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救济”的荒滩穷村。如今已是年产值近百亿的全国富豪村了。1978年,吴栋材作为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全体村民携手奋斗。永联地势低洼,收成不好,但他解放思想,突破常规,因地制宜,组织村民挖塘养鱼,赚得永联第一桶金。后来又带领村民兴办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钢铁厂等等。永联没有变,但永联人的思想变了,如果当时没有吴书记带领村民“吃螃蟹”,就不会有今日永联。
2.“上善若水”的文化特质。
苏州河湖纵横,水文化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流水不腐,水很勤劳;水滴石穿,水很执着;海纳百川,水很包容;顺势而为,水很灵活。这几样都与苏州市及苏州人的气质特点相契合。
反思我们的地域文化特质是什么呢?似乎用“冰”文化来比喻较为恰当。体制机制不活,有些僵化;对新产业、新业态接纳度不足,不够包容;宏观政策跟踪把握不到位,不够灵活;小富即安,缺乏进取精神,不够勤劳;营商环境不好,显得生冷。当然,我们还棱角分明、透彻敞亮,这些特点与冰的特点何其相似?我们全省的GDP和苏州一个市差不多(1.6万亿左右),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而文化方面的反思应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具有决定性。
3.一针一线的“绣娘”精神。
苏州从事丝绸刺绣的专业人员(以女性为主,故称绣娘)有近8万人,这些绣娘一针一线绣出了“苏绣”这个大品牌。绣娘分级,高级绣娘甚至可以做到用64丝(一根普通丝线劈开分为64小根)进行刺绣,可见手法之高超,技艺之精湛,这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这种一针一线、不辞微小、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我们姑且称之为绣娘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也融化在苏州人的血液中,落实在他们推动发展的行动里。比如:苏州的城市规划就体现了这种追求极致的绣娘精神。苏州老城区比较狭小,拥有众多名胜,苏州市政府没有走破坏老城建新城,向外“摊大饼”模式,而是另辟蹊径,在离老城区十几公里的独墅湖地区开辟新区,集中了大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副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且有利于老城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匠心独运。再说苏州园林,都不大,但草木亭榭巧妙安排,螺蛳壳里做道场,苏州人绣娘般精细可见一斑。
在昆山开发区参观时,看到他们发给外来打工人员的特殊小册子,说的是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从儿童心理、教育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等方面阐述得非常详细,让人感到温暖、实用,想必对在苏州打工的年轻父母而言是一份特殊礼物,也能坚定他们工作在苏州、奉献在苏州的信心,想得真周到!
而我们在推动龙江发展方面是否也该汲取一下苏州的绣娘精神呢?一针一线不算慢,功夫下到客自来。
如果我们在制定规划时一针一线,严丝合缝,是不是“四拍”工程会少很多?如果我们在抓具体工作时一针一线,稳扎稳打,是不是“忽悠”“摆平”这样的词汇就会离我们远去?如果我们招商引资时一针一线,依法有据,是不是“关门打狗”就和我们没关系?如果我们在各自岗位上都一针一线,踏实敬业,是不是“粗枝大叶、傻大黑粗”就不是东北人的代名词?如果我们在遵章守纪方面一针一线,不犯规、不逾矩,是不是受惩处的人会少很多?学习苏州绣娘精神,在精细中出彩,任重而道远。
三、佳大该做点什么?
1.提振精气神,敢于“吃螃蟹”。
苏州一无资源、二无扶持,就是凭着一股敢创新路的正能量和精气神发展到今天,佳大拥有自己的品牌学科,但谋发展的精气神仍需提振,敢创新的勇气还要增强。
实现路径:用好“三长三短”辩证法。“三长三短”和两个“金山银山”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唯物辩证的理论武器,也是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最好诠释。
苏州有没有短处?龙江有没有长处?苏州没机场,而龙江几乎每个地市都有机场;苏州土地资源有限,而龙江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苏州环境压力较大,而龙江的环境承载力还有很大空间;苏州每年酷热半年,而龙江夏有清凉、冬有取暖;苏州是曾经的鱼米之乡,现如今粮食产量不足百万吨,龙江却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苏州的超高房价逼退了不少创业者,而龙江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等等。总之,每个城市、每个地域都有优缺点。对佳大而言,也要运用好高教领域的“三长三短”辩证思维。以往佳木斯地处偏远,现如飞驰的哈佳高铁已将佳木斯带入省内两小时都市圈,距离感正在消退;佳木斯低位运行的房价反倒成为我们引才、留才的有利因素等等。总之,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大胆解放思想,善用辨证思维。
2.营造和谐校园,注重“水文化”建设。
引才不易,留才更难,人才流失之痛才是真正的东北发展之殇!固巢留凤、筑巢引凤提法固然很好,但如何固、怎么筑还有很多操作层面的难题。抛开地域气候和待遇反差以外,人才在佳大的人文环境也不容乐观,良言一句三冬暖,可谁把良言说出口?人才成长需要大环境,但更需要念兹在兹小环境,如同龙江的营商环境需要着力打造一样,佳大的人文小环境也需要重塑!
实现路径:落实好党建和作风建设两个专题会议精神。党建是灵魂,作风为根本。要通过抓基层党建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学科整合、机构改革及干部调整把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调动起来,要坚决贯彻党管人才战略,管大局、管方向、管环境、管落实。把留才、引才的硬环境建立起来;要通过狠抓作风建设,让佳大干部队伍中多一些真把式、快把式、好把式,把服务师生的意识树立起来,把留才、引才的软环境营造出来。
3.抓好工作落实,要有点“绣娘”精神。
任何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佳大要发展,首先就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实现路径:把四个专题会(学科、专业、科技、人才)精神落实好。每一项会议精神的落实,都要有点“绣娘”精神,绣娘精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谋划在先,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不辞微小,一针一线成锦绣!对佳大而言,学科、专业、科技、人才等各项事业都很急迫,但必须按照既定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蹄疾步稳抓好落实,都要有点“绣娘”精神!
振兴佳大,我之责任!我们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龙江篇章,佳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