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低温”才是硬道理
一次工作24个小时
——昼夜坚守确保冰面温度-8℃到-10℃
车间内须“喊”话、“战高温”,还得“攀爬”冷却塔高空作业
夏日鹤城,最凉爽的地方,莫过于市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内举行此次冰球季赛事的室内冰场。
这“冰冷”的背后,离不开市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制冷班组的工作人员。为使冰面温度保持在零下8度到零下10度,确保赛事、训练正常进行,他们一直在辛勤奉献着。
在冬运中心院内,有个“未走近先闻声”的车间。打开大门,轰隆作响,在不足1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三个机组不停运转,如果不用“喊”来沟通,两个人根本听不清对方的话。
而由于机器不停工作,产生热量,车间内的高温更是令人煎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人员仍在从容工作,不时查看设备情况,时刻监控着温度变化。
制冷班长胡卫东、副班长杨福俊已在此岗位工作近40年,他们和其他两位工作人员轮流倒班,一次工作24个小时,昼夜“坚守”制冷设备,确保冰面时刻“冷静”。
除了地面“驻守”,工作人员还要高空作业。车间外部,大约离地面有三层楼高度的“冷却塔”链接着制冷机组,它是制冷的关键。
“冷却塔上都是小筛网,筛网往下分水,使制冷均匀,冷热交换,达到降温的目的。”胡卫东告诉记者,筛网堵了,会影响制冷量。到了夏天会出现杨树毛、飞蛾等易使筛网堵塞的物质,这就需要加大清理力度,即使晚上出现问题,也要连夜爬高查看。
通往冷却塔的梯子直上直下,稍有不留神就会有危险,作为年轻人都要小心尝试,更别说平均年龄已“奔五”的制冷班组工作人员了,杨福俊却淡定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确保冰面万无一失。”
“这么重要的比赛,一定不能有差错!”胡卫东表示,每届冰球季,制冷班组4人都会全员到齐,时刻守护“低温”,确保冰面温度,使赛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