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师刘久明:十年幕后成功保障
器械师刘久明很牛。
说他牛,不仅是因为他是我国唯一经过国际冰球联合会培训的器械师;而且,他有一手绝活:瞅一眼冰刀,就能从磨损痕迹上,看出来痕迹是怎么来的。
“嘶啦啦——”走进黑龙冰球馆器械维修室,刘久明在磨刀机前站定,拿起一只冰刀,顺着打磨头缓缓移动,随之溅落一片银色的粉末。
作为冰球队的器械师,刘久明要帮队员整理备品,负责队员的冰刀、身上所穿护具头盔等的维护维修。
“久哥,帮我把冰刀磨一下。”“久哥,我的护具修好了吗?”……
球馆内,大家都亲切地喊刘久明为“久哥”,这位“有求必应”、“服务到位”的“久哥”练就了一身“绝活儿”。
冰上运动潇洒光鲜的一面不足为奇,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打磨装备没有那么点“工匠精神”,还真不一定能耐得住这份寂寞。而刘久明在器械师这条幕后战线上,整整走过了十年的光景。
十年之前,刘久明也曾是南征北战的冰球队员,但与其他队员不同的是,他喜欢自己维护装备。日子久了,队友们都找他帮忙,维护装备就成了他的专职工作。
从冰球运动员到装备器械师,刘久明对器械维护那叫一个门儿清,与队员们的极佳默契,让他对每个人的冰刀需要怎样的硬度,都了然于心。
每次比赛,他都是最忙碌的。赛前要磨刀、整理护具,有时候一忙就忙到晚上10点多。“磨刀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用心。”在刘久明看来,在瞬息万变的冰球场上,有时0.1秒的决断,就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胜与败,而这0.1秒的速度,也许就来源于器械师。
每天与磨刀机为伍,每一次角度与力度的调试,都被刘久明视为财富的积累。刘久明说,“功劳是大家的,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给运动员们提供适合他们每一个人的运动保障。”
本报记者陈猛/文于国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