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古建神韵的守望者 不忘初心的修缮师——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念 奏响“一带一路”的青春之歌
2018-05-07 07:58:43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辽阔无垠的世界上,散布着许多颇具特色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都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各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因此,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而对古建筑进行适当的修缮,是保护它的文物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确保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保护我国古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于此,古建筑修缮工程师,更是格外重要且不可多得的宝贵人力资源。

黑建职院古建专业学生张念

  张念,1987年出生,2006年考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于2009年进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筑所,从事中国古建筑的保护设计等相关工作。

  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工程师,张念先后参与了西藏江孜白居寺的保护设计、河北易县清西陵慕东陵的抢救性保护、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的修缮设计等古建筑修缮工作。

  2012年,张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正式参与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飞往柬埔寨,开展对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修复工作。张念开启了对吴哥古迹从认知到熟识,在全程参与吴哥古迹的保护修缮工作中体会到援外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易,任道而重远。他的工作是从塌落的建筑中找回1万多块原石头,按1000多年前的样子进行拼接还原。这些石头,最小的只有5厘米。这场由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考古界奥林匹克大赛,张念在团队中展示出中国古建筑工程师的风采、展现了龙江高职学子的昂扬风貌,奏响了“一带一路”上的青春之歌!

  援柬工作期间,受到了包括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在内的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们鼓励援柬工作队员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文物保护援外工作,为中柬友谊添砖加瓦。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看望中国援建柬埔寨吴哥窟的工作人员(前排左一)

  2016年,在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积极响应,参与推动中乌交流与合作,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一员,张念有幸参与了中国政府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程接见项目组成员,这是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信任,也是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所做出贡献度肯定和支持。

  古建筑,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见证了一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记。一旦古建筑遭到破坏,不仅失去了一座城市的见证者,并且也对我国文化遗产造成损失。古建筑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能住多少人,更在于其自身的历史遗迹和内涵。张念说: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唯有通过自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文物保护援外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扎实。

  上天从来都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文物修复工作复杂且乏味,需要绝对的专注与大量的古文化知识,很多事情努力了可能结果不尽人意,但还是要坚信厚积薄发的道理,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时间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另一种美好的形式回报于你。越努力,真的就越幸运。

  伍迪艾伦说:时间消逝,我们看似失去了些什么,其实却获得了些什么,因为,我们有了珍贵的记忆。诚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和岁月,都应该被我们所铭记。古建筑,是体现文化内涵的重要标识,对其进行保护与维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不仅涉及建筑本身,还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社会、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渊源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此,我们理应感谢这些时间的修补者,为我们再现一幕幕震撼的历史画卷。

张念在校期间制作的金龙和玺彩画

  当今社会的脚步是快速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丢掉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比如电脑代替了纸和笔,手机代替了纸和笔,太多人把汉字仅仅当成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好好写字,还是一种信仰。明天与未来,已被耕耘上千年,不管走了多远,都要记得来时的目的。“传承”二字,是每个当代年轻人应该重新重视和敬畏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是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

  这位优秀的龙江高职学子张念,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