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八年匠心制药人 ——记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系主任王伟
2018-05-04 17:28:46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伟,一位从2009年担当生物制药系主任这个职务,就开始琢磨怎么样让从生物制药系毕业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和获得感的六零后。八年过去了,看着他和他的团队创造出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总支)、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黑龙江省首批50个高水平重点专业建设单位、黑龙江省首个生物制药职教集团等一个个荣誉和重点建设的项目,看着一个个毕业学生在哈药集团、葵花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石药集团等全国知名医药企业学习、工作、生活,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能手、部门主管、企业主要领导,他正用一颗“匠心”,一颗职业教育者的“匠心”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系主任王伟

  “匠心”大凡是指工匠对自己所做的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熟悉王伟的人都说他在办学上也有一颗“匠心”,这八年,他把他的心思都用在老师、实训室、企业和学生身上了,全心全意,从不打折扣。

  初到生物制药系,那时刚好赶上因发展需要,原生物工程系改造成为生物制药系和食品生物系。生物制药系十几名专业教师、几个单体专业实训室、十几家省内合作企业,办学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实训条件短缺、学生实习及就业资源缺乏等难题。怎么办,没有人听你诉苦,坐等就意味着放弃了最初的承诺,那就只剩下了一个字“干”,他说。于是他首先从“人”入手,一遍遍跑领导办公室争取人才引进机遇,私下里“观察”从企业聘来的代课教师,争取机会陪着人事处领导外出招聘人才。这八年间,不懈坚持,学院已成功从哈药集团、广东东阳光药业等企业引进高级专门人才9人,使他的团队专任教师人数达到24人,从企业引进的高级专门人才占专业教师总数达60%以上,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跃居省内有制药类专业同等院校首位。他在教师成长的路径中还有一颗“匠心”。他常说系里单单有人不行,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成为能人,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特别关注学院教师培训各项计划,无论是国内外骨干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还是学院自主举办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他都积极为教师争取机会,有时甚至放弃自己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让他的团队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提升。王老师是位博士,她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新加坡、在北师大等地接受培训的情景,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了熟悉、了解、运用职业教育规律的“职教博士”。他鼓励教师要走进企业、去跟企业师傅学、自学、带着学生学,努力让自己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一提到在企业实践,该系的两位孙老师就会感慨于学院第一次派出她们在河北神威药业集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践的收获。她们说,从刚进企业的兴奋、到实际生产中的“蹩脚”,从害羞于与所带实习学生在一个生产车间成为“同事”,到离开企业时对中药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的自信,真切让她们感受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站在讲台的专业自信便油然而生。他专注于在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上,争取机会,搭建平台,“匠人”不断涌现。目前他的团队有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承担国家级建设项目、6名教师主持省级重点建设专项项目、10名教师承担院级优质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等等。他总是琢磨着要让每一位教师有事可干、创造条件让他们把事干好、密切关注他们要自己找事去干,恰恰是这样,生物制药系教育教学团队匠心育人的氛围也就形成了。现在,每每站在学院光荣榜前向合作企业伙伴介绍他的团队时都会满脸自信地说,还不够,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全国有名的制药类专业职教师资队伍。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与浙江等地药企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仪式在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行政楼414室举行;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提供照片

  熟悉王伟主任的人都知道,他“匠心”于育人教学条件,追求极致和完美,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现在,如果有人问,“王主任,你那里实训条件怎么样啊”,他会脱口而出,“我们已经有‘四线一室两中心,‘校中厂’可以实现了”。可是,如果回到八年前,他没有这个底气,更不敢说什么线、什么中心,因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单体实验室,实验时老师演示的多,学生亲自动手机会很少,企业不看好。怎么办,他还是那句话“干”。他一边与企业合作,将满足不了实训条件的实训课程搬到合作企业生产车间,把“厂中校”先做起来,缓解实践教学压力,提高学生“实战”技能,一边争取学院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硬是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建起了药物提取生产线、液体制剂生产线、固体制剂生产线、生物制品生产线及药物检测中心、仿真模拟中心和中药鉴定室,建成了省内设备齐全、项目完整、现代化程度高的制药类综合实训中心,同时也成为了团中央和省科协命名的药物制剂技术科普教育基地。

  熟悉王伟主任的人都知道,他“匠心”于校企合作,用心于事、真心付出、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上,他认为首先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着想,要把校企合作做细、做实。他提出校企合作要让老师唱主角,由“一师一企”到“一师多企”,合作也由最初的只是企业选人用人,到目前订单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竞赛支持、奖助学金赞助等等,校企之间由合作到共建再到共赢,实现了校企合作双丰收。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已与省内外100多家医药名企业建立了稳定校企合作关系,它们遍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黄渤海及黑吉辽蒙等地,充分满足制药生产、药品营销、医药物流、药店连锁、医药电商及大健康六大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恰恰是这种追求卓越心态,2017年与葵花药业集团合作申报教育部第二批我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获批;联合葵花药业集团申报组建黑龙江省首个生物制药职教集团获得省教育厅批复。

  他“匠心”于职业教育还表现在对学生文化建设的关注与执着。他常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育人的内因。高职院校学生情商高、脑筋活,有很好的参与精神,于是,组建篮球运动队,在校内比赛、与企业交流、和省篮球队过着,夏天操场上、冬天体育馆里,到处留下他们拼搏的身影;举行全班参与的啦啦操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万米长跑接力比赛等,集体荣誉感一次次因集体活动而提升;组建校内首个小葵花中药文化社,定期举办制药大讲堂、校企共建专业技能大赛等,让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持续性提高。这种定制、覆盖式的活动开展,点燃了校、企、生、师的全部热情,营造出生物制药系良好的文化氛围,学风也一天天好起来。2017年,该系同时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总支)荣誉称号。

  他这个人,带领着他的团队匠心于制药类专业职教人才的培养从未降低过标准、止步过,虽然他所在的生物制药系办学规模位居全省具有制药类专业高职院校之首,他说,这还不够,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将生物制药系办成国内一流的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龙江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他正用百倍匠心不遗余力,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