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哈尔滨市宾县职教中心教师朱勤、李影宾
2018-05-04 16:45:11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波光潋滟的宾县二龙湖的北岸,哈同公路二龙山过境段的旁边,有一幢丰碑式的大楼屹立在那里,它就是宾县职教中心。已从这里退休的教师朱勤和在岗教师李影宾,从事农教、科研、育种、推广和科普多年,他们德高勤勉,艺能劳绩,诚忠守志,家国情怀,足称表率,堪为创业精英,当是时代先锋。君不见,20年前,朱勤和李影宾就是黑龙江的新闻人物了。他们在龙江玉米育种平台华丽转身,光耀北国,一度被称为哈东地区的“袁隆平”。

宾县职教中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李影宾老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解玉米生产技术。图片由贾晓光提供(照片会标前讲解着为李影宾)

  宾县职教中心历史资料显示:1997年朱勤获得了哈尔滨市科技贡献奖。1996年——1998年他所承担的《万亩玉米创双千课题》圆满成功。其中“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技术”,荣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他被评为“哈尔滨市星火计划带头人”;2000年他被哈尔滨市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为哈尔滨市“九五重点项目《优质、高产、多抗玉米选育课题》主持人”;2004年、2007年、2013年,他率领团队开创性地先后培育出了“哈丰1号”、“哈丰2号”、“哈丰3号”玉米新品种。李影宾,1996年,他成为《哈尔滨市万亩玉米创双千示范工程》和《玉米大面积高产示范》课题目研究人员。经三年苦战,实现玉米亩产566.38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12.8公斤,平均增产率为24.8%,在这两项技术推广区增产玉米2.71亿公斤,增加经济收入3000万元。1998年,他被哈尔滨市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年,他参与首创的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在哈尔滨市地区三年推广20万亩,平均亩产1063.78公斤,亩产值均超千元。该项技术又向双城,肇东,大庆推广三万亩。1999年他又荣获县级科技突出贡就奖。2002年他荣获第六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2003一2007年他连续荣获县政府记功奖,2005年他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2006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获县政府记功奖。哈丰系列玉米推广超过超过百万亩,增产超亿公斤粮食。为农民增收上亿元,创造了玉米良种繁育的奇迹,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出突出贡献的朱勤和李影宾及其助手们,技风高表,德昭日月,我们的大众理当为之歌吟。

  愿做园丁育英才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朱勤老师像职教战线上的一头老黄牛,几十年勤勤恳恳,默默耕作,功绩卓越。“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马靠奋蹄驰千里,人凭登攀展才华。”朱勤老师退休以后,李影宾老师接过了率领团队继续前行的重任。这支团队的精神传承、良工心苦,育得桃李满门。他们的学生杨宝军现授予黑龙江省百名好主任,黑龙江省百名创业之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时任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省农委主任王金会分别接见杨宝军并合影。2017年、2018年他分别被省农委授予黑龙江农民创业巡回宣讲团成员,奔赴全省各地实施宣讲。他们培养的学生李渊秋、金洪利等成了乡镇政府领导,左贵友、李波等成了村干部,戴永久、李庆峰成了农业技术骨干。近年来,他们还立足于把科研、生产、培训结合起来,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次,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宾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县耕地面积24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怎样培育优质玉米品种、开发种植业人力资源、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是职教中心农学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思考的课题。2015年,宾县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李影宾率领的团队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涉农专业建设和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宾县及省内外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2011年—2017年,宾县连续七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教研产培”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各方面资源,体现了中职办学“教学工厂”理念,又践行了职业学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思想。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许身粮农终有成

  “仙山出秀木,湖深孕蛟龙”。朱勤接地气,在基层,知民情,重育种。他当过村会计、公社农科站长,借助省院专家的人力资源,1975年,他参与县“南繁队”去海南育种。海天而归,壮怀激越。朱勤被调入县五七大学〔后改职教中心〕教学。“壮岁不改少年志,峥嵘不惧路坎坷”。1989年,朱勤决意在自家园田试验育种。妻儿亲友多有怨言,担心砸锅断了家人生计,朱勤舍小家,为大家,高风高义,大德大仁,在几十亩园田上彰显了撼人心魂的家国情怀。年味尚未散尽,他就顶着料峭的春寒,踏着白凝的冰凌上地了,谋划地块,选种选肥,一丝不苟做着备耕的诸项工作。直到东山吐月,他才拖沓着沉重的步子推开家门。夏日,他长天守护在园田里,像护守婴幼儿那样,一棵棵抚摸着玉米秧苗,赶上雨季,他拿着铁锹,疏水导流,有次山洪宣泄,差点把他卷走。为了观察玉米生长的某些细节,他干脆支起塑料棚,睡在地头,忍受蚊虫叮咬和毒蛇侵袭,借着手电桶的光亮,记载各种数据。秋日里,他更是全天候守护在试验田,跟偷青的某些陋习较劲。他说地里的玉米一棵也不能少,产量估算一点不能含糊。“非凡之人,总是与众不同。他吃不像吃,睡不像睡,凉一口,热一顿,没睡囫囵觉,没年没节地轱辘着,咋累咋苦,一进玉米地,他就撒欢了。”村里人如是说。

  谁说不是呢?那会儿没钱去海南,他就在自家窗台盆栽育种。室内光弱,他就接两个大灯泡增温。嘱咐爱人按时浇水、开灯、关灯,像侍弄婴儿一样倦体劳神。秋来,他的玉米只结十几粒,可他不放弃,不抛弃,只为解决龙江水苞米、株型、熟期、产量等项问题。“千古长忆育种人,万代感恩当书文。今番群城有高表,大德高义荡天云”

  甘为大地写忠诚

  “猪圈难养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1996年,宾县科委申请立项《哈尔滨市万亩玉米创双千师范工程》和《玉米大面积高产示范》课题,朱勤是主持人,李影宾是执行人,同为课题组研究人员。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朱勤和李影宾没有退路。朱勤说:“科研就是献身,古今沙场几人回。”李影宾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为了试验,他妻儿难顾,家务难料,全身心投入到了试验中。所幸,学校为了支持他们的科学实验,给他们调换了75亩试验田、配置了近百万元的农机、农艺实验实训设备;近年来,学校还续投70万元新建400平方米温室、1200平方米大棚等保护地设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曾经的个人行为已转化为国家行为,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他们的试验和科研活动。宾县县委县政府多次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县领导经常到试验田进行检查指导;市科技局拨上百万元专款支持玉米育种项目,省教育厅职成处领导到试验田调研;国家农业部农业司司长亲自到育种田考察、调研。

  朱李团队推广的触角还延伸到了黑吉辽蒙总有300万亩。增产1.5亿公斤。增收2.2亿元。其后的哈丰3号也好戏连台,推广100万亩,增产5000万公斤,农民增收1亿元。朱勤李影宾团队给黑吉辽蒙大地带来丰收,有人为他们吟诗赋辞:“你们是天下的粮仓,你们是家国的希望,你们是大地的青茵,你们是秋日的辉煌。你们是母亲的微笑,你们是绿野的绝响。”

  结束语

  “粮丰实,天下安”“湖广熟,天下足”古籍里不少篇章谈农说粮。五千文脉,首重兵粮。治国当以农为本,且以军为要。粮食安全甚比国防安全更为紧迫突出,越是在此背景下,也就越发看出朱勤和李影宾他们的工作战略内涵和国安意义。因为苍古大地的丰收,因为天下母亲的微笑,我们更加崇仰和膜拜朱勤李影宾及其团队。

  青山翘首,长河低吟,星月辉耀,大地铭记。写完此章,仅以小诗吟之:春和景明四月天,云飘气暖好耕田。幸得家国有赤子,筑起粮仓万民欢。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