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执著于职教改革的探索者 ——记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张亚英
2018-05-04 16:03:05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张亚英而言,如何做一名好校长,如何成就一所好学校始终是她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坚持探索的课题。又是一季春来早,草长莺飞,碧空如洗,张亚英作为来自教育履职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在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任党委书记、校长已近十年,回望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这样的身份赋予了她为职业教育发展鼓与呼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她在工作中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机会。

牡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亚英在办公,邵海民提供

  在困境中寻求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生存难,发展更难。”这几乎是所有教育人公认的现状,但张亚英却对这个问题有着独特的视角,她坚信在任何问题面前,方法总比困难多!学校定位难,她就带领班子认真分析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剖析学生和家长们对职业教育认知存在的偏颇,最终确立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自主育人平台,培养就业、创业本领,构筑人人成长、幸福的职教摇篮”这一办学理念;学校招生难,她就积极探索,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前置”的思路,努力沟通,让老师们走进初中课堂,帮助初三学生寻找并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教师成长难,她就带着老师们“请进来,走出去”让大家与专家名师面对面,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甚至德国,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反哺校园;内涵建设难,她就紧抓项目建设契机,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校园数字化建设、现代学徒制的酝酿、研讨,顺利通过验收成为试点,使学校内涵逐步深化;环境更新难,她就千方百计地争取政策,筹措资金,落成了现代化汽修机加一体化实训基地,用“前店后厂”的设计思路践行学训结合,重装酒店实训基地和家政服务管理培训中心,新建塑胶操场,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宿舍改造,局域网覆盖,校园美化绿化,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了学校在改革发展示范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

  在张亚英看来,困难仅是困难,但绝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只有不断地寻求与突破,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价值感和责任感,才能够让自己格外的踏实。

牡丹江市职教中心学校张亚英校长与企业洽谈,邵海民提供

  在改革中创建示范之校

  2013年对于张亚英和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通过多方争取,积极申报,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专家组的评审,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意见交锋,当汗水和泪水交织的瞬间,当张亚英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答辩考场宣布顺利通过项目答辩的瞬间,所有人都感慨万千。

  张亚英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更需要她和老师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一次次的动员会、推进会、自查会后,她确立“经营学校”的管理理念。除有形资产经营外,她更强调无形资产的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学校确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美术设计与制作四个重点专业和牡丹江旅游服务人才培训一个特色项目,实施特色品牌战略,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打造特色品牌。

  她力推“开放办学”模式,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深度与广度,确定双方利益共同点,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学校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青年创业课程“AYEC”项目;学校与苏州安顺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并构建“学训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哈尔滨报业大厦、国家检察官学院大连分院、牡丹江一汽奔腾茂源等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她力推学校培训中心承担特色项目建设,拓宽办学渠道。加强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培训、军转培训、再就业培训、技能考核、职业英语考试等短期培训工作,年培训超过3000多人次,目前还正在积极运作,即将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营养师等多项社会关注的热点培训项目,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寻找到新的经济收入增长点。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的热潮中,张亚英带领学校通过电商专业与政府沟通合作,打造平台,第一时间让贫困村里的绿色作物走进千家万户。

  她力推学校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构架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转变,弱化精简行政组织机构,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专业部的作用和功能,逐步实现专业部实体化。

  她力推文化引领机制建设,在醒目位置安装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和近200块宣传展板,突出展现师德模范、技能之星、企业文化、专业特色等方面内容,新建校史馆,对学校环境文化进行精心设计和雕琢,让职教精神代代传承。

牡丹江市职教中心学校张亚英校长查看学生社团活动,邵海民提供

  在关爱中倾听人本之声

  在老师们眼中,校长是个贴心的“老大姐”,每一次中心理论组学习的认真备课,每一次两会归来的认真解读,晨读巡视、中层例会,学校的工作井井有条,老师们常说,跟这样的校长在一起工作,我们看待问题的站位都高了许多。但张亚英心里清楚,作为老师和学生们的校长,不亲自巡视又怎会倾听到一线教师的心声;不常规例会又怎能扎实有效地解决老师们工作中的燃眉之急;不认真准备中心理论组的学习,又怎会增强中层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解读“两会”信息,又怎会让老师们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希望。老师们职业倦怠,校长就和大家一起心灵减压;老师们渴望学习,校长就努力争取政策与企业和高校对接,为大家提供学习机会;老师们的家人病了,能收到来自校领导的关心;每逢传统节日,都有贴心的礼物,因为“以人为本,做老师们的贴心人”已经成为了校领导与老师们相处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爱才是开展工作最为有力的保障。

牡丹江市职教中心学校张亚英校长指导青年教师,邵海民提供

  在探索中提升育人之绩

  优质的教育在于内涵而绝非形式,育人的关键要看质量而绝非数量。身为校长,张亚英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她倡导“学训结合,校企共育”。在教学模式上,率先构建了“理实同步互融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理实同步互融,极大地优化了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在评价模式上,提出“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理念,由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三方参与的“三方两层一多样”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模式和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仅2017年度,学校1人获得市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在省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赵源原老师获得省级一等奖,蒲纯丽老师在“创新杯”教师信息化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如今,学校已与120家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并顺利运行;牵头成立了区域职教集团,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育共创,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学校还定期邀请行业技术能手来校进行专题报告和技能指导,教师到企业接受生产实践培训并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培训。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模式,使工作与学生对接,岗位与人才对接。探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专业可持续发展,使学校的育人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仅2017年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牡丹江是职教中心学校就分别在四个赛项中获得一等奖,其中通信控制等三个专业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国赛,通信控制赛项组荣获国赛二等奖,是黑龙江省唯一获奖单位。此外,在2017年全省中职生高考中,学校平均成绩高于全省本科上线率15.7个百分点,周淮山同学获得机加专业全省高考状元,升学率实现100%,学生就业率达到97.1%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张亚英的带领下,学校荣获国家职工示范点、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国家旅游类示范专业点,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省师德先进集体、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十佳和谐校园、市教育工作标兵单位、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学校等光荣称号。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人物、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正高级职称。

  作为一名教育人,张亚英经历了基础教育的磨砺,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考,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在困境中如何跋涉的探索,让她更清楚肩上担子的分量,而她也将执著地行走在职业教育探索的路上,带领着她的团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这所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魅力、培育高水平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名校!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