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化
2017年05月16日 10:51   编辑:邵春英   来源:东北网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呼玛也不例外地云集了8000多名来自上海、齐齐哈尔、北安、海拉尔等地的知识青年和400多名上海干部,由此,再次揭开了呼玛开发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10年间,知青们突破高寒禁区,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不朽业绩,为边疆建设、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巍巍兴安、滚滚龙江。 10年后,知青们返城,凭籍上山下乡时学会的生产生活技能,炼就的顽强不屈意志,养成的乐观向上品格,成为共和国一个时代的中坚。40多年过去了,知青们依然心系呼玛,难忘友谊深情,不远千山万水回访第二故乡,以各种形式为呼玛的建设献计助力。

  为弘扬和展示知青在呼玛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光辉奋斗历程,2005年县委、县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主体工程8000多平方米的呼玛知青宾馆,此举在上海知青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在开库康乡插队的上海知青、英资上海银业投资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管其昌与15名知青返乡时慷慨解囊,为知青宾馆捐资15.3万元,上海知青共捐款51.3万元。宾馆内部开设了200平方米的知青展厅,陈列着许多知青们当年的照片,摆放着当年的房屋布置、劳动工具以及生活用品:有大锯、斧头、钐刀;还有煤油灯、辘轳把、铁水桶。通过文字、照片和实物完整地再现了当年知青在农村下乡的情景,展示了知青当年的精神风采及奋斗历程。呼玛知青宾馆内的知青展厅和浮雕,已成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和知青精神的教育基地,是一座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丰碑。

  2016年4月29日,呼玛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当年知青所用物品在博物馆中进行实物展示,包括日记、各种票证、有意义的老照片,知青撰写的文章、当年知青取得的奖状等各类物品;参照《知青风云录》及《知青风云录续集》中各公社、生产对知青名单;当年乘坐的东方红十号照片等。

  尽管知识青年在呼玛的时间仅仅十年,但其历史意义、积极作用、贡献价值的尺度不是时间长短所能衡量的。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建立起超出时代的友谊,以及知青表现出爱国奉献的情怀就是知青精神的真谛,是堪与“北大荒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媲美的文化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