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5日讯(记者 张隽珊)巴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三大作物。其中,大豆除了一少部分做成大豆腐干豆腐外,大都采用传统物理工艺加工成了大豆油。
八旗油坊采用低温密闭冷榨技术。东北网记者张隽珊摄
八旗油坊总经理刘宏伟是冷榨制油工艺的传承人,在巴彦,他带起了一大批采用传统物理制油工艺加工地方大豆的“油老板”。
据刘宏伟介绍,大豆制油常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浸出法,就是按照化工原理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出油率高,但容易出现杂质残留,而巴彦的油厂全部采用另一种传统的压榨法。压榨法又分热榨法和冷榨法,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工艺。热榨是将油料烧焙后榨油,冷榨则是在60摄氏度以内的环境下,对原料直接进行机械压榨,八旗油坊采用的就是低温密闭冷榨技术。
八旗油坊最高年加工大豆5000吨,生产低温冷榨工艺大豆油650吨。东北网记者张隽珊摄
走近八旗油坊,就闻到像在家里炒黄豆时的浓浓香味,这是被炒的黄豆再经过压榨,出来的“毛油”的味道。刘宏伟告诉记者,“纯粹物理压榨平均每100公斤大豆只能出油近13公斤,虽然数量,但营养丰富。”
在八旗油坊的带动下,巴彦这几十家大豆加工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上“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近年来,这些公司紧紧围绕市场连片开发建基地,先后与16个乡镇签订了基地建设合同,引领农民大力进行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巴彦港镇大豆种植大户曹风龙告诉记者,“现在种地可省心了,种子有人供,庄稼生了病有人管,收购就在家门口,这都是农业产业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目前,像八旗油坊这样同工艺大规模的榨油厂全县有11家,年产量已经达到6000余吨。其中,八旗油坊最高年加工大豆5000吨,生产低温冷榨工艺大豆油650吨,实现产值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