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 奉献社会 温暖他人 彰显爱心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9年11月30日 11:22:12

  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在黑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领导下,在市委、市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广大志愿者的齐心努力下,开展了环境保护、支医支教、社区发展、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志愿者行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与日俱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一年来的工作,初步开成了“党政支持、文明办组织协调、项目化管理、社会化动作”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广泛传播了志愿服务理念,为构建和谐北安、促进北安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志愿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以人为本理念形成的有效平台。志愿,“志”,是心之所往;“愿”,是情之所愿,有自愿的、主动的、自发的之意。因此,“志愿”本意上是有志向心的自愿行为,它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个人实现某种价值的意愿,其二是自发的行动;它们均强调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个人选择。对于每一位志愿者来说,当他加入我们志愿者协会就开始对协会做出贡献了。这种贡献体现在他对协会工作的认可,“心向往之”,自愿并乐于成为协会会员,这是精神层面的支持;其次,按要求参加活动,虽然对农民、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离退休老同志我们没有硬性规定,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会员都尽力挤时间参加活动,让协会工作有序开展,志愿者们在参与协会活动同时,推进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行动层面的支持。我们充分认识和正确估价每一位志愿者的作用,并且不要吝惜加以鼓励和认可。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相互认可,是留住志愿者的关键因素;而认可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认可可以让每一位志愿者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这个流程的背后,是塑造“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尊重、平等和参与的精髓。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与各位志愿者沟通的基础要建立在尊重每一位志愿者个性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位志愿者的实际情况而安排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志愿者的需求,达到组织使命和志愿精神的结合与实现。

  二、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导向和旗帜,也需要一定的平台,在实践中体现其内涵和成果。实践证明,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真正能入脑入心、贴近群众、启迪心智的载体对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就易流于形式。志愿服务将人们分散的、各自的道德理性和道德热情融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中,有效地承载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从新的视角为公民确立了服务他人、服务公益的价值观和实践途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社会参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自我管理等现代文明意识的形成,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避免市场经济条件下易于出现的人情冷漠现象,增加社会的亲和度与凝聚力。

  三、志愿服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德文化”精神内涵的有效途径。志愿者精神的集中内涵是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在参与义务服务的过程中,既拓宽了生活范围,又丰富了人生阅历;既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关怀,又明确了对人生观和人类良知的理解;既锻炼了自我的综合能力,又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对于被服务者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志愿者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帮助他们发掘潜力,融入社会,增强了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放眼未来。北安是我省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道德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德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志愿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积善行德”之举,与“德文化”所体现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是十分吻合的。

  四、志愿服务是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推进和谐北安建设的有效手段。志愿服务是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三优”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工作,大力推行志愿服务,对我市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公平是稳定和谐的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惟有稳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达到社会和谐。而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解决困难群体问题,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志愿服务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类扎实有效的服务项目,可以促进社会公正,和谐人际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种矛盾,可以在构建和谐北安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志愿服务是进行社会动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有效方式。构建和谐北安,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志愿服务强调自觉自愿、力所能及,体现人本思想,注重了参与者的主体选择。同时,志愿精神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因此,志愿服务具有内在的社会动员力。在计划经济时代,前苏联开始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一种成功的动员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公众素质不断提高,选择日益丰富,仅仅靠计划经济时代的动员手段难以有效动员公众、吸引公众。志愿服务非常符合人们的参与愿望,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热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现在,不仅青年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强烈愿望。比如,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干部走进校园活动等,吸引了大批老同志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可以说,志愿服务以人文关怀帮助人,以共同理想感召人,以高尚事业凝聚人,正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吸引和带动着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作者:    来源: 黑龙江文明网     编辑: 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