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网专题 > 黑龙江 正文
简体 繁体
迟子建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8-10-29 16:01:29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64

  会员分类:中国作家协会

  民族:汉族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她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等。她曾经获过两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雪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长篇小说《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凭借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光明在低头的一瞬》,文章不长,写她在俄罗斯一座教堂的经历,在教堂里,她看到了喜爱的画家鲁勃廖夫的壁画,然而当她从画上收回目光低下头来的一瞬,却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烛油的老妇人。她细写了老妇人的外形动作和对清扫烛油职责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发表于2005年第3期《钟山》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迟子建于2007年10月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主要作品分类目录:

  长篇小说

  《茫茫前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

  《晨钟响彻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

  《热鸟》明天出版社1998年

  《伪满洲国》作家出版社2000年

  《树下》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

  《越过云层的晴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树下《花城》 1991/6

  晨钟响彻黄昏《小说家》 1994/5

  热鸟《白花洲》 1997/4

  满洲国《钟山》 2000/3-4

  越过云层的晴朗《钟山》 2003/2

  文集

  《迟子建文集》(4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

  翻译作品

  《秧歌》 (小说集法文版) Bleu De Chine出版社1998年

  《磨坊》 (小说集法文版) Blue De Chine出版社2002年

  《满洲国物语》(长篇小说日文版上、下卷)日本河出书房新社2003年

  短篇小说

  那丢失的…… 《北方文学》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北方文学》 1985/3

  旧土地《北方文学》 1986/1

  没有月亮的抱月湾《小说林》 1986/2

  在低洼处《小说林》 1986/4

  小说三篇《北方文学》 1986/9

  初升《作家》 1986/2

  吉亚大叔和他的墓场《北方文学》 1986/11

  傻子轶闻《北大荒文学》1987/3

  柳阿婆的故事《福建文学》 1987/6

  白雪国里的香枕《作家》 1987/3 #p#分页标题#e#

  北国一片苍茫《青年文学》 1987/8

  星期天《小说林》 1988/3

  鱼骨《山西文学》 1988/3

  葫芦街头唱晚《北方文学》 1988/3

  西林小教堂《北方文学》 1988/3

  红罂粟小院《鸭绿江》 1988/6

  无歌的憩园《北京文学》 1988/9

  羁鸟无期《时代文学》 1989/2

  重温草莓《人民文学》 1989/2

  爱情故事《作家》 1989/6.

  小说三篇《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节《青年文学》 1989/10

  花束《小说林》 1990/5

  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天津文学》1990/6

  荒草《河北文学》 1990/7

  挤奶员失业的日子《人民文学》 1991/1

  稻草人《北方文学》 1991/1

  罗索河瘟疫《鸭绿江》 1991/3

  白雪的墓园《春风》 1991/4

  烟霞生卒年表《春风》 1991/4

  小狗《小说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乡《人民文学》 1991/7-8

  银饰《青年文学》 1991/8

  从山上到山下的回忆《天津文学》 1991/8

  铺天盖地的麻雀《东海》 1992/4

  月光下的革命《天津文学》 1992/8

  与水同行《天津文学》 1992/8

  守灵人不说话《作家》 1993/3

  不灭的家族《芒种》 1993/4

  鸡笼街的月亮《春风》 1993/9

  白墙《春风》 1993/9

  回溯七侠镇《大家》 1994/1

  盲人报摊《天津文学》 1994/1

  跳荡的银扣《小说林》 1994/4

  逝川《收获》 1994/5

  庙中的长信《山花》 1994/12

  飞天《江南》 1995/5

  亲亲土豆《作家》 1995/6

  腊月宰猪《作家》 1995/6

  旅人《天津文学》 1995/8

  岭上的风《山花》 1995/9

  雾月牛栏《收获》 1996/5

  银盘《山花》 1996/6

  闹庵《时代文学》 1996/2

  驼梁《北京文学》 1997/5

  朋友们来看雪吧《山花》 1998/1

  清水洗尘《青年文学》 1998/8

  灰街瓦云《天涯》 1999/5

  河柳图《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声《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长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天涯》 2001/3

  换牛记《作家》 2001/9

  花瓣饭《青年文学》 2002/4

  一匹马两个人《收获》 2003/1

  门镜后的楼道《作家》 2003/5

  雪坝下的新娘《红豆》 2003/9

  微风入林《上海文学》 2003/10

  夜行船《上海文学》 2003/10

  中篇小说

  北极村童话《人民文学》 1986/2

  初春大迁徙《中国》 1986/9

  没有夏天了《钟山》 1988/4

  海市《东北作家》 1988/3

  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中外文学》 1988/5

  奇寒《小说家》 1989/3

  小酒店初恋《莽原》 1989/3

  遥渡相思《收获》 1989/4

  原始风景《人民文学》 1990/1-2

  怀想时节《钟山》 1990/4

  炉火依然《收获》 1990/5

  麦穗《青年文学》 1990/6

  旧时代的磨房《小说家》 1991/4

  秧歌《收获》 1992/1

  无边水色《漓江》 1993/1

  东窗《芙蓉》 1993/2

  香坊《钟山》 1993/3

  格局《鸭绿江》 1993/3

  向着白夜旅行《收获》 1994/1

  音乐与画册里的生活《花城》 1994/3

  洋铁铺叮当响《青年文学》 1994/5

  岸上的美奴《钟山》 1995/2

  原野上的羊群《大家》 1995/2

  白银那《大家》 1996/3

  日落碗窑《中国作家》 1996/3

  逆行精灵《钟山》 1997/3

  九朵蝴蝶花《大家》 1997/6

  观彗记《花城》 1998/1

  青草如歌的正午《十月》 1999/2

  五丈寺庙会《收获》 2000/3

  鸭如花《人民文学》 2001/2

  疯人院的小磨盘《大家》 2001/4

  芳草在沼泽中《钟山》 2002/1

  酒鬼的鱼鹰《天涯》 2002/5

  零作坊《北京文学》 2003/7

  相约怡潇阁《小说月报.原创版》2003/5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叙述者——女主人公在丈夫车祸去世后独自远行,因山体滑坡,列车中途停靠在一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小镇乌塘,得以接触社会,听鬼故事、丧歌以及众多奇闻,目睹苦难、不公和死亡。世界上的夜晚是一个人的夜晚,也是所有人的夜晚。那样的夜晚也可能是迟子建的夜晚,那样的故事也可能是迟子建自己的故事。那时候,迟子建是用写作来疗伤的。

  诗评家谢冕在第二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会上,这样宣读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授奖词:“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

  迟子建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著作40余部,500余万字。曾先后获得全国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在日前揭晓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迟子建凭借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再获殊荣,这在全国作家中是首位。

  迟子建的作品有《福翩翩》,写了迟子建以一贯的沉静笔触,娓娓述说着乌吉河畔、柴旺一家的琐碎生活。从清汤寡水的肉片酸菜粉丝,到小年夜里的白糖黏豆包;从巧结姻缘的压酸菜石,到横生枝节的颈椎治疗仪。柴旺一家在现实的荒凉与凋敝中,快乐地生存着。纵使背负儿子惹事生非的债务;下岗、转业,又落得衣食无靠,生活仍然值得欢欣鼓舞。迟子建不善肆无忌惮的夸张。在她笔下,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邻居刘家稳,虽以教师为业,却也命运多舛。车祸、残疾、病退。比照柴旺一家,可谓殊途同归。

  如果说我的这部长篇分为四个乐章的话,那么第一乐章的《清晨》是单纯清新、悠扬浪漫的;第二乐章的《正午》沉静舒缓、端庄雄浑;进入第三乐章的《黄昏》,它是急风暴雨式的,斑驳杂响,如我们正经历着的这个时代,掺杂了一缕缕的不和谐音。而到了第四乐章的《尾声》,它又回到了初始的和谐与安恬,应该是一首满怀憧憬的小夜曲,或者是弥散着钟声的安魂曲。我不知道自己谱写的这部心中的交响曲是否会有听众。我没有那么大的奢望要获得众生的喝彩,如果有一些人对它给予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也就满足了。——迟子建

  像萧红一样,东北女作家迟子建恋恋不忘的是黑土地上的人,黑土地上的苍痍和苦痛。长篇新作《伪满洲国》描述伪满洲国时期东北下层人物的生活,特殊的历史时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黑土地的风土人情……被评论家誉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探索。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曰,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嚎——嚷嚷,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义像男人抢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07/11/02/051036885.shtml

  《伪满洲国》

  内容简介

  作者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作者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年作者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

  《伪满洲国》在作者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支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作者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作者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其心中愈来愈丰满,创作的冲动已经出现,于是又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到了四月迎春初放之时,便开始了写作。

  一部作者倾注了巨大热情的长篇写完了,它是否成功,有待读者的判断和时间的验证。对作者而言,心中满落着《伪满洲国》燃烧后落下的灰烬,这灰烬苍凉而苦涩,一如作者远离故乡时的情愫。

  媒体推荐

  后记

  翻开《伪满洲国》的手写稿,在第一本的第一页上,我看见了当时标记的写作日期: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二日。

  记得那天花去了整整一个白天,才写下并且确定了《伪满洲国》的开头:“吉来一旦不上私塾,就会跟着爷爷上街弹棉花,这是最令王金堂头疼的事了。把他领出去容易,带回来难。吉来几乎是对街上所有的铺子都感兴趣,一会儿去点心铺子了,一会儿又去干果店了,一会儿笑嘻嘻地从畅春坊溜出来了。”

  我觉得找到了《伪满洲国》的叙述基调和语言感觉。虽然那一天只写了几百字的开头,可却觉得无限充实。傍晚散步时看着暮色温柔的街景,有一种特别的感动。

  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我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0年我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同年底,我到日本访问,在东京,有天晚宴结束后,有一位两鬓苍苍的日本老人突然走到我面前,他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从满洲国来?”我当时有一种蒙羞的感觉,因为满洲国的历史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而那段历史对东北人民来讲又是苦难的历史。这位老人在三十年代来过东北,当时是一家新闻通讯社的记者,他向我了解如今的东北的情况,表达了想再来看看的愿望,这对我是一种震动。我想起了东北一些第人在忆起旧事常常要说的那句话:“满洲国那时候……”这段历史何以给中日人民留下了的烙印如此深刻?归国后我开始去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做了一些笔记。然而图书馆资料有限,《伪满洲国》在我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动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我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我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我心中愈来愈丰满,创作的冲动已经出现,于是又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到了四月迎春初放之时,便开始了写作。

  从一九九八年四月动笔,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底写毕,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除了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我中断了写作外,基本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伪满洲国》上。写作带给人精神的那种愉悦与给身心所造成的疲惫自不待言。在这期间,由于我结婚后与丈夫两地分居,所以常常是提着资料和手稿奔波在哈尔滨与故乡之间。在哈尔滨每天写作之后,无论什么天气,总要坚持在晚饭后的黄昏散散步。有时累得或懒得不想做饭了,就花钱到餐馆吃现成的。而在故乡,我的窗外就是山峦、河流和草滩,夏季时推开窗户,清冽的空气就会飘荡在室内,你能嗅到花香、草香和河水的气息,鸡鸣狗吠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记得去年阴历七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窗前向下一望,只见那河流被月亮映照得焕发着勃勃金光,感觉那河上的月光似在燃烧,这夜景实在美得惊心动魄。这种寂静而风景优美的写作环境,使《伪满洲国》的写作一直显得比较悠徐从容,不急不躁,以至脱稿之后,当我把稿子整理出来,发现它已有六十多万字,着实吓了我一跳。

  ……

  编辑推荐

  作者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作者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年作者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

  《伪满洲国》在作者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支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作者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作者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其心中愈来愈丰满,创作的冲动已经出现,于是又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到了四月迎春初放之时,便开始了写作。

  一部作者倾注了巨大热情的长篇写完了,它是否成功,有待读者的判断和时间的验证。对作者而言,心中满落着《伪满洲国》燃烧后落下的灰烬,这灰烬苍凉而苦涩,一如作者远离故乡时的情愫。

作者:    来源:     编辑: 隋洪波 ( 隋洪波 的博客)
 延伸阅读
 24小时新闻排行
·哈尔滨火车站为支援南方春运 30日起停运部分列车
·民警扫黄 嫖娼者:你们吓得我连妻子的名字都忘了
·黑龙江省中石化再次降价:汽油平均每升降0.3元
·明年起哈尔滨家乐福等外资超市不允许卖香烟
·一市民网上卖新车引来大祸“吉林买主”抢跑奥迪A8
·父母不给买手机一名19岁高中生跳楼自杀
 精彩导读
·CNN名记深夜携毒游荡 被捕时绳绑下体皮靴藏性玩具(图)
·网传女孩遭人暴打扒衣视频  都市女性流行拍裸体照(图)
·波兰13岁女孩杀入时尚圈  揭秘日本性爱娃娃制作(组图)
·蒋雯丽老公搂中戏校花喝酒  关之琳拖壮丁填补空虚(图)
·背景吓死人的社交名媛  新生代艺人胆战心惊三角恋(图)
·爆容祖儿和英皇老板亲密照  大牌女星"伤自尊"瞬间(图)
 视 频 访谈 电台 直播 卫视新闻 卫广新闻
 互动类精彩导读
·前日本AV女优饭岛爱自杀 “丁字裤女王”殒命
·中国首家山寨电视台亮相 四大美女做山寨采访
·胡戈恶搞《新闻联播》 山寨新闻 新闻还是娱乐
·又曝丑闻 郎昆借春晚潜规则章子怡!
·我滴神! 那英赵本山演过台湾搞笑肥皂剧!
·你从哪儿来 外国少儿性教育漫画大全
 休闲类精彩导读
·CLANNAD AS制作话数决定!
·惊天大雷!Macross F剧场版启动
·柊镜入赘初音家族,幸运星OVA先声夺人
·虚拟偶像歌手新品12月再登场
·性惩罚可导致丈夫心理阳痿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