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一决定。从此,每年8月1日成为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建军节。
(《解放军报》第9版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特刊第1期 发布时间: 2007-05-22 08:14)
相关链接
南昌起义:“八一”枪声震寰宇
1927年的中国风雨飘摇。2007年的中国春和景明。
80年前的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城打响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第一枪。如今,那永载史册的枪声虽已远去,但这个特殊的日子却成为永恒。
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漫漫黑夜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徐占权认为,那是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黑夜里,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血与火的宣言。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一年多时间里,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者超过30万人,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严重摧残。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回忆: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枪声点燃奔向黎明的火把
80年前,南昌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1927年7月27日,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前敌委员会。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的贺龙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
然而,起义时间却由于共产国际代表和张国焘的阻挠一推再推,从原定的7月28日一直推至8月1日凌晨4时。7月31日,贺龙、叶挺共同签署作战命令。起义军口令为“河山统一”,识别标志为“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在马灯和手电筒上贴红十字”。
31日晚,一个紧急情况再次改写了历史。由于一名副营长投敌告密,前委当即决定:起义时间提前至8月1日凌晨2时。
枪声惊醒了夜幕下的南昌城。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2万多起义部队,按照预定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4小时后战斗取得了胜利。
一夜枪声,为古老的南昌城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一夜枪声,为中国革命开创出崭新的纪元。由此,中国劳苦大众有了一支为自己求解放、谋幸福的军队。
南昌起义6天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起义军崛起为民族的脊梁
南昌起义的枪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大批部队开始对起义军“猛进追剿”。1927年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撤离南昌,南下广东。1928年4月,经过艰苦转战的队伍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为改写中国命运、建立红色政权的脊梁。
这支起义时达2万余人、只有数百人留下名字的队伍,走出了共和国6位元帅、4位大将;来自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30余名女学员,成为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后来成为著名记者、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也是起义军中的一员……
1957年,《解放军报》发表纪念建军30周年的连环画《八一起义》,说明稿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撰写,并经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审定。文稿最后一部分周恩来亲自修改为:起义军四月在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部队会师。这一历史性的会师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自领导下,奠定了中国武装革命的基础,抚育了第一支真正能代表人民的军队――工农红军,就是今天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从起义之城到和平之城
5月的南昌山青水绿。循着当年的作战路线,记者一路寻访起义军留下的足迹。
为迎接建军80周年,位于中山路180号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闭馆整修。80年前的这里曾是起义总指挥部。
子固路165号,贺龙指挥部旧址。高高的砖墙上依然残存着当年的弹洞,参观者轻声念着墙上写的一首童谣:“贺龙本是一条龙,腾云驾雾一阵风。敌人见他吓破胆,人民见他乐无穷。”
在这座起义旧址密布的城市里,有个以“八一”命名的广场。当年军旗飘扬的天空,如今孩子们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广场周围,矗立着浓缩军史的8座浮雕,静静守护着人们祥和的幸福生活。
走出金戈铁马的历史硝烟,走进繁花似锦的时代春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立的新中国,春华秋实,国泰民安。
(《解放军报》第9版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特刊第1期 发布时间: 2007-05-22 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