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文学
这几天,运华广场105栋四单元602室居民范女士为交热费闹心:范家向运华物业公司交的两个月包烧费已过期,家里温度照样不达标,而物业已多次让她续交热费。
据范女士讲,在2003—2004、2004—2005两个采暖期,室温只有11℃至12℃,让运华物业找原因,管理部的李经理说:“你家楼上没卖出去,冷屋子吸走了你家的热气”。范女士获知,自家楼下的饭店、美容院,在2003年冬天屋里冷得留不住顾客,2004年夏天单独改造了管道,当年冬天这些商服房就非常暖和了。范女士要求给自家的暖气管道改一改,运华物业不肯改。今春供暖结束,范女士因家里室温始终不达标,向运华物业追讨热费赔偿,后来物业开了一张1000元的白条子赔偿,顶了范女士的物业费。今年的采暖期开始,物业与范女士达成协议,让她先交两个月的热费“以观后效”,若再烧不热范女士可以拒绝交费。
随着12月20日续交热费日期临近,居民与物业对室温测量的矛盾日益显现。范女士讲,14日19时,物业来范家用电子测温仪测温,3个房间都开着电暖器平均温度为16℃。27日下午,李经理带人拿着红外线测温仪来到范家,屋里仍旧冷飕飕却测出了20℃,范对这一测温结果不认可,拒绝签字。
29日上午,运华物业公司唐姓房管员带着水银温度计到范家,与记者一起测温。结果,物业、记者测温均为17.0℃。半个月里,物业用3种器具3次测温,得出了三种结果。
面对记者的测温结果,范女士说:“热是商品,我就是要算清供热‘短斤少两’的细账,保护自身权益。”
遵循科学规律
解决供暖“通病”
就供暖住户之间偏冷偏热现象,哈工程大学建筑学院孙刚教授说,应遵循科学规律解决供暖“通病”。供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供热,就是由锅炉房向居民住宅直接送热,称为“直联”;二是间接供热,通过换热站换热后向居民供热,称为“间联”。为保证供热先决条件,“直联”系统需要供、回水之间的压力差,差值一定要满足、大于某一个数值,比如1—1.5公斤,以保证热网正常循环。对“间联”系统而言,要求二级网的供、回水压差满足上述数值,小于它或者很小就会产生循环不畅,供热不达标。而造成压差过小的原因,主要是热网的平衡没有调整好,其结果是近端超流量、远端循环不够,造成远端偏冷、近端过热。反之,如压差过大会造成循环泵浪费。所以,压差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热管网的长度,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调热网,二是加大供热量,使远端达到要求。
·边之坪·
楼下商服房自改管道后暖烘烘,楼上居民房交了热费却冷飕飕。冷屋子明明改造管道后就能暖起来,物业就是拒绝为居民改管道。
既然热是商品,居民交了热费,物业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冷屋子热起来。两个月来屋里一直冷飕飕,点着电暖器才勉强达到16℃。既然冷屋子始终没热起来,又凭什么向居民催缴剩余的热费?
供热出现“短斤少两”,逼得居民要和物业算清细账。这账,该算,且要算个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