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大购物中心九周年庆
·
首届SUV越野驾控挑战赛
·
“平安中国·平安奥运”
首页
黑龙江
东北亚
国内
国际
教育
法治
图书
社会
体育
娱乐
报刊
图片
黑龙江黄页
动漫
游戏
健康
IT
手机
房产
旅游
汽车
经贸
实用信息
经纪人
餐饮
企业
评论
论坛
博客
访谈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达斡尔族"乌钦"说唱
乌钦,也称“舞春”,是达斡尔族有韵调的说唱艺术,情感丰富,韵调委婉,耐人寻味,深受达斡尔族人民的喜爱。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达斡尔话没有自己的文字。
东海莽式满族传统组舞
莽式舞为传统的筵宴歌舞,广泛流传于民间。凡有宴会时,主人家男女便便迭起舞,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曰莽式。共九折十八式。九折9组动作,一为起式,二为摆水打渔动作,三为穿针即织网动作,四为吉祥欢庆动作,五为单奔马即打猎动作,六为双奔马即出征动作,七为怪蟒出洞即龙舞动作,八为大小盘龙即龙戏水动作,九为大圆场,与四同。十八式即为18个舞蹈姿式,肩二式,走一式。并有“男莽势”、“女莽势”、“衬舞”等表演形式。
森林号子
林区号子的旋律是语言的音乐化,根据劳动的程序,强度,崐情绪和语言的声调,构成固定模式的专用号子旋律。其旋律多是崐五声旋律,常有装饰音和变化音,宫调式,徵调式较多。一首劳动崐号子的开始,皆由领头人先唱一段散板引子,后进入有规律的旋崐律,领唱者的即兴创作能力高低,决定号子音乐之水平。
鄂伦春族的桦皮工艺
勤劳的鄂伦春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棵棵白桦树,张张桦树皮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桦皮器皿、桦皮船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形成了古朴典雅的桦皮文化。桦皮制品制作简单,结实耐用,不怕水,不怕碰撞,而又携带轻便。一只长长的桦皮船,一个人即可遇水渡之,上岸负之。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赫哲族民间说唱文学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是"伊玛堪",要说唱好几天,是赫哲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伊玛堪"韵散结合,以说为主,唱为辅。说白要求真、趣、险、细。说唱艺人装男扮女,学文效武,一人独演一台戏,说唱起来非常迷人。“伊玛堪”在网滩、山坡、沟地、庭院等地都可说唱,所以,上山打猎,下江捕鱼,逢年过节,操办喜事,赫哲人都要说唱“伊玛堪”。
黑龙江皮影
皮影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流派之多堪称戏曲之最。黑龙江皮影为东路皮影,也称此地影、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唱腔粗犷豪放,吸收东北民间小调,又具活泼、风趣的地方特色。黑龙江皮影戏的剧目种类很多,有现代戏、历史戏、神话戏、寓言戏、动物戏等等。
东北大鼓
中国北方曲种。流行于辽宁 、吉林、黑龙江3省。东北大鼓有一套完整的基本唱腔,如四大口、四小口、慢板、扣调、切口等,并陆续吸收京剧、京韵大鼓的唱腔,曲调丰富,唱腔流畅,有较强的表现力。传统曲目中,长篇40余部,短段唱词200余篇。
北派二人转
二人转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比较常见的曲牌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
鄂伦春族"莫苏昆"说唱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语,意为讲唱故事,并含有悲伤地述说或喃喃自述苦情的意思,多讲唱“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苦难的身世,因此这种故事多很悲壮。“摩苏昆”是边说边唱,说唱结合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讲唱“莫苏昆”时虽也有互相补充和捧场的情况,但以一个人表演为主,没有任何乐器伴奏,这就有一定的难度。
达斡尔族"哈库麦勒"歌舞
“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民间舞名称,亦称“罕肯拜”,“鲁日格勒”,达斡尔语意为“燃烧”。多半是在春节期间和庆丰收及农闲时大家在一起欢乐,唱歌,跳舞的一种形式,多数以年轻妇女和青年女子为主,老年人亦有兴趣加入,男子很少参加,以旁观者居多。它取材于达斡尔族人日常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动作:梳妆打扮,担水,采集黄花菜,鸟类鸣叫,狩猎等等。
鱼皮工艺
鱼皮衣服是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高度智慧。鱼皮衣服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