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分析速读
综合2016年秋季病虫害越冬基数及今年气象部门年度气候分析与种植结构、栽培等因素分析,预计2017年全省农作物生物灾害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病害发生风险大于虫害。
一、稻瘟病暴发风险加大。
主要依据:一是稻瘟病田间菌源充足。2007年以来,我省稻瘟病中等或中等偏轻发生,农民未防治或防治不到位,造成田间菌源基础水平较高。据全省乡村监测网络调查,2016年整体发病较轻,但全省仍有53.4%的县份和11.3%的乡村监测网点不同程度地发生叶瘟或穗颈瘟,其中病穗率达到10%以上的有方正、尚志、通河、绥棱、木兰、鹤岗市区6个县(市、区),个别地块达到3级以上,甚至有5级程度地块。二是病菌生理小种变化较大,利于稻瘟病发生。据省抗病性监测中心对五常、方正、延寿、通河、木兰、北林、庆安、富锦、桦川、桦南、汤原、泰来、甘南、肇源、肇东等重点水田种植县主栽品种连续监测结果,2017年较比2016年水稻主产区主栽品种感病风险程度上升6.2%,主栽品种整体抗瘟性下降,其中:通河、延寿、北林、泰来主栽品种感病风险分别增加30%、20%、20%和13.3%。通河、北林垦稻12、绥粳4号分别由中度抗病变为感病和中度感病,延寿垦稻12、泰来龙洋16均由中度抗病变为感病,五常五优稻4号已由抗病变为中度抗病。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龙庆稻3号近两年在延寿、依兰、龙江、铁力、密山、海伦等多地均表现为感病。各地务必关注本地抗性变化品种发病情况,提高警惕。三是夏季气象条件有利。2017年能否流行的关键取决于气象条件与水稻敏感期的吻合情况,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我省今年夏季降水略多,盛夏有明显多雨时段及阶段性低温,正逢稻瘟病菌侵染发生期,虽然2016年夏季气象条件与2017年相似,但去年各地水稻叶瘟发病敏感期及孕穗末期和齐穗期(穗颈瘟易感病期)错过了雨季,因此发病较轻,如果今年水稻发病敏感期与雨季重合,稻瘟病将大面积流行。同时从我省稻瘟病流行周期规律分析,目前仍处在偏重发生高风险周期内。因此,今年水稻稻瘟病在水稻主产区暴发风险较大。
二、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斑病等病害将偏重发生。
马铃薯晚疫病:今年种植业调整后,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有较大幅度增加,马铃薯大面积连片种植增多。目前我省马铃薯主栽品种早大白、尤金、克新13、费乌瑞它、中薯5号等多数抗病性较差,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且近几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均较严重,田间基础菌源丰富,尤其是易感病的花蕾期常常与夏季降水集中期相遇,且气象预报夏季降水略多。因此,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的齐齐哈尔、绥化、黑河及佳木斯部分县(市),晚疫病将达到偏重发生程度。玉米大斑病等其它病害:近年来,全省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大,田间累积菌源丰富,且受高肥密植及盛夏降水集中等因素影响,玉米中后期叶部病害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除玉米大斑病将有重发趋势外,玉米病害发生种类也将增加,且发病期提前,发生程度也加重。水稻恶苗病受浸种方式及药剂抗性等因素影响,局部田间发病仍将较重;水稻苗床青(立)枯病、生理性病害也将重于常年;水稻纹枯继续呈上升趋势。保护地蔬菜病害仍将偏重发生。大豆根腐病及大豆后期叶部病害将达到中等以上发生程度。
三、玉米螟将偏重发生,黏虫局部为害风险较大。
玉米螟:去年秋季玉米螟扒杆调查,越冬虫源质量较好,全省加权平均百杆活虫数75.8头,越冬基数与常年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比上年上升了12.8%,超过防治指标(百杆40头)的县(市、区)占57.7%,略高于上年,超过百头以上的县(市、区)占16.9%,其中虫口密度较大的有泰来、肇源、北安、双城、讷河、肇东等县(市、区),虫口密度分别达到325、237、224、214.4、160、149.8头,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上升。由于玉米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力,加上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将会一定幅度调减,预计玉米螟危害将呈上升趋势,达偏重发生程度,并呈现发生程度不均衡特点,各地仍要重视玉米螟的防控,尤其要重视甜粘玉米地块玉米螟防治工作。黏虫:突发性害虫黏虫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江淮一代发生区迁入我省的虫源总量。近几年江淮地区小麦面积总体在递增,一代区虫源量呈上升趋势,增大了我省二代黏虫发生风险,且今年我省玉米、水稻等黏虫适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至少达到60%以上,加之夏季气象条件比较有利,预计二代黏虫仍将有一定程度发生,三代黏虫有局部发生为害风险。其它虫害:水稻二化螟在哈尔滨、绥化等松花江流域的部分县份危害继续呈上升趋势,个别县份将达到中等偏重发生。水稻潜叶蝇、负泥虫在山区、半山区的稻田将达中等发生。玉米蚜虫、双斑萤叶甲等局部地区有上升势头。大豆食心虫去年秋季调查平均虫食率为3.9%,为近年较低水平,预计今年为害程度将有所上升;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将中等发生。大田苗期病虫害与地下害虫也将达到中等以上程度发生。随着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增大,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盗等害虫局部地区为害将加重。西部地区要密切监测亚洲飞蝗种群动态变化,警惕局部发生;中西部农牧区应注意局部土蝗聚集危害。此外,尽管近两年东北地区大豆等草地螟适生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全国监测网监测国内越冬虫源基数低,预计草地螟大面积发生机率较小。
四、草害、鼠害及药害将重于常年。
去年秋季我省气温偏高,对杂草种子成熟及多年生根茎越冬有利,同时受多年同类药剂重复使用影响,部分杂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且我省今年春季降水分布不均,将影响除草剂局部药效发挥,农田草荒也将重于常年。由于今年种植结构调整幅度会较大,在低洼地块和降雨水多的地区,局部药害将加重。据植保部门调查,去年秋季全省平均鼠密度为6.9%,低于常年,与上年接近,但有15.7%的县(市、区)达到10%以上,略高于上年;同时今年粮食收成较好,存粮较多,且冬季降雪较多,气温略低,利于害鼠危害,预计今年鼠密度将上升,发生程度将继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