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明珠草场”、“中国奶牛之乡”的安达, 2018年7月安达市顺利通过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的验收,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晋位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安达市职教中心既是最大的受益单位,又是创建项目的承担主体,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任命的一位默默耕耘、勇于担当的中职好校长——王海。从2015年担任校长的4年间,他带领职教中心全体师生为试点县、示范县创建和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多个突破,基础能力与内涵发展稳步提升。王校长为人谦和、不善言辞、但却充满智慧与悟性,他思路活、视野宽、总能带领大家改换思路、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完成工作。
在教师眼里他是一位和蔼又有魄力的领导,他心细如丝,对校园内的任何地方都了如指掌;他心胸宽广,不把任何一位教师当手下,能够从内心去尊敬、赏识、发展每一位教师;能热心、真诚、大爱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一心为公,进入角色后就是忘我的工作,没有黑白,没有节假日,母亲病重都不能在床前尽孝,母亲去世而成为永久的遗憾。他用匠人的精神,耕耘在职教这片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一、打造办学优势、催生发展活力
王校长来到学校后,就以打造“精品示范专业为引领,做强专业实训基地”为重点,大力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和产教融合工程。充分利用市政府划拨的新教学楼,先后建成了种子检测、解剖与手术等19个实训室,购置了动物B超、种子分析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王校长还亲自带领招生队伍,进社区、到学校、下乡镇进行招生宣传、招生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8年中职在校生达到1351人。

二、创新人才培养,激发内生动力
王校长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一定以质量为中心,按照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制定各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几年来学校教师自主编写了24本校本教材,开发课程标准14个,打造了2门专业精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用结合,推行“学校+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园区+农户”、“专业+企业+岗位”等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实训室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个,实现了“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在人才模式培养上,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电子商务、美容美发、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培养人数达260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针对职教学生学习特点,以“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等大赛活动为依托,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近几年技能大赛喜报频传,2017年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大赛获得两个三等奖,2018年财会专业的沙盘比赛,两组选手均获得了三等奖,(是绥化市唯一获得奖项的学校)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王校长注重依托高职院校,探索中高职贯通培养,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学校先后与黑龙江农垦职院、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林业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合作,开展计算机应用、畜牧兽医专业贯通培养,已招收贯通培养学生43人。

三、创新就业渠道,增强服务能力
王校长认为县域职业学校一定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为本地经济服务。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在总结本地经济上的“黑、白、黄、绿”四大特色的基础上,调整了专业布局,黑指石油产业,开设机械加工(石油机械方向)专业;白指牛奶,开设食品工艺(乳制品方向)、畜牧兽医专业;黄指玉米、绿指牧草,开设现代农艺专业,以玉米、牧草种植为特色教学内容。面向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截止到目前,学校专业达18个,培养人才1240名,就业率98%,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学校还设立“植物急救120”服务中心,组织农学教师和和农业专家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到目前为止累计为全市农村乡镇村屯义务出诊706次,解答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防涝抗旱、化肥配比使用等疑难问题37106条,接受咨询服务农民达到21835人次,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很不起眼”到“很是耀眼”,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学校也被评为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基地、绥化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王校长本人也被评为模范教育工作者、绥化市四有好校长、模范党支部书记等荣誉,并担任市政协委员和市级党代表。
“功成不必在我”,面对取得的成绩和别人的夸奖王校长总是很谦虚,他说:“这得益于国家、省、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和领导,得益于全体教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我们相信能有这样有思想、有担当的好领导,安达职教中心一定会积蓄力量、锐意进取,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