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把有所作为作为最高追求
本报评论员
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用电量达到5.3亿度,增幅达到18.07%,明显高于全省工业用电量平均增幅,居全省第一。同时,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省8.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用电量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这说明了什么?直观数据透出的答案是:经济活跃程度高,实体经济生产旺盛。因为按照“克强指数”,耗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中长期贷款,三项指标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程度。其中,工业用电量作为经济增长先行指标之一,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耗电量新增,更为客观,不能作假。因为只有机器运转,才有新产品产出。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是,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人的因素,这些经济发展指标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累积叠加起来的。面对经济下行,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顺应规律迎难而上,不是无为而治,而是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个地方,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把有所作为作为最高追求,就能眼界更宽、办法更多。制定的发展战略更科学,选择的发展路径更平坦,拿出的措施更有效,推进的大事大项更切中要害、关乎长远。这些年,全市上下锛住主导产业不动摇,在产业项目建设上不遗余力,以食品、石化、能源、纺织、医药、建材为主的十大重点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厚植了发展后劲。特别是新建企业在精心扶持呵护下迅速成长,仅今年就有31户企业实现“入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把有所作为作为最高追求,就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困惑,积极进行新旧动能转换。经济活动有其自身规律性,波峰低谷,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在困境中能够站稳脚跟,需要勇气、毅力,也需要智慧。特别是当旧的动能增长乏力,要积极寻找和“安装”新的动能,在产品升级转换中跃过“不连续性”,寻找起跳的“风口”,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我们要高度自觉地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特别是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加快老企业改造升级,重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标准,对现有设施、工艺和产品进行改造,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裂变升级。提升优势产业层次,依托资源优势,突破“原字号”,改变“初加工”,实现“梯度增值”坚持从上游向中下游、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以高端化、智能化为方向,瞄准国家支持重点,加快与高端新兴产业集团战略合作,加强与研发总部的深度合作,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处于市场前沿的新产品。实现新的动能异军突起,就会撑起新的发展。
把有所作为作为最高追求,就能时刻保持清醒,不盲目,不蛮干,既善于把握宏观,又长于驾驭微观。从上半年经济发展指标上看,绥化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呈现出勃勃生机,处于新一轮发展的上升期。站在龙江看绥化,我们站在了排头,工作成效明显。但放大坐标系,站在全国看绥化,我们仍属落后。对此,市委书记张晶川告诫全市,要在全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中观照绥化的经济运行态势,要与“十三五”规划进行对标,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针对龙江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书记王宪魁对绥化市提出的三点要求来谋划全局、推动发展。有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把握大局大势,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有了脚踏实地的作风,才能身先士卒,走到矛盾中,走到问题中,走到困难中,条分缕析、破解难题,通过实现“点”的突破带动全局迈上新台阶。
要设法保持当前良好的上升势头,把工作做实一些、做细一些,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理念,团结带领更多的人投入经济工作主战场,肩上扛着造福一方的重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