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绥化6月7日讯 庆安县大罗镇东杨村王明屯的王成学前几年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自打他带着一头黄牛加入村养牛合作社以后,社里把牛群承包给他饲养,并采取接3个犊分1个犊的办法分成,短短3年的时间,他拥有了自己的65头牛群,成为全镇最大的黄牛养殖户。这是大罗镇政府把新型经济组织作为扶贫载体出现的可喜成果。
大罗镇地处庆安县南部的半山区,由于土地瘠薄,一直比较贫困,全镇有520个贫困户。如何使这些贫困户迅速脱贫,镇政府瞄准了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新型经济组织。全镇有农业合作社7个,养殖合作社3个,蔬菜大棚合作社2个。入社的农户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户,老百姓称“好汉社”,而把较贫困的农户排斥在外。镇政府发现这种情况后,多次召开合作社负责人会议,给他们讲明组建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能把贫困户拒之门外。通过引导,合作社都把帮助贫困户脱贫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确定了产业项目和扶贫计划,利用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使贫困户的增收渠道逐渐稳定。
贫困户被纳入合作社以后,让他们优先享受政策,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力帮助他们增收脱贫。东山村小六队屯的姜云花虽有养羊经验,但苦于没有资金,养羊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日子过得很紧巴。后来村养羊合作社把她吸纳到合作社,把社里的500只羊群承包给她养。姜云花运用自己的养殖经验,精心饲养羊群,每年不仅分得4万元红包,她还靠分羊羔,逐年发展起自己的羊群达400多只,成为乡镇的致富尖子。前些日子,她还被合作社选送到北京进培训班,学习外国的先进养羊经验。
大罗镇合作社主要做好四类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他们是致富无资本的贫困户、身体有残疾的贫困户、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致富无方的贫困户。合作社区别情况,因户施策,从根本上帮助脱贫。东明村牟振江屯的关振兴只有40岁,年富力强有一身力气,过去在外地打工没挣着钱,反倒拉下不少“饥荒”,成了屯里的困难户。后来村里组建工程合作社,把关振兴吸收进合作社,让他“跟着能人学技术,跟着经纪人学经营,跟着领头人学管理”,很快成长为项目经理。后来他爱人也参加了合作社,为工程队做饭。两口子每年有8万元的收入,不仅还上了外债,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对于年老体弱、身有残疾、或因病因灾致贫的农户,合作社不仅积极吸纳入社,而且还千方百计帮助脱贫。东阳村张友屯的杨春才今年已经63岁,老伴长年有病,什么活也干不了,住着两间破土房,生活十分贫困。他加入天收合作社以后,社里把他当作特殊照顾对象,安排他做看屋护院的工作,每年付给他1.5万元的报酬,而且是月月支付。最近社里还出资为他维修了房子。同屯的韩连富孩子上学让摩托车把整个脚后跟撸掉,没钱治病,合作社先支付给4万元为孩子看病,对他的工资报酬按月先付给,韩连富感动地说:“合作社真是救急的恩人,没有合作社贪上这灾难都不知道咋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