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8日讯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行业对专业岗位的需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方可上岗,依托我校具有附属医院的优势,通过医教结合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获得执业证书相结合、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确定课程标准
根据我校护理专业“能证衔接,素能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的,并与护士资格证考试相衔接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专业核心课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实施1.5+1+0.5的分段教学模式:即1年半在校理论学习,1年在实习医院生产实习,半年回校执业考试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及护士执业资格证应试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制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习计划;在护考辅导过程中,模拟高考备考,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获得率。
二、强化过程管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根据岗位需求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特点,我们将课程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将临床上常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融进了教学内容,将临床上不易见到的疾病进行了删减,根据社会需求,加强人文类课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灌输了有关护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围绕护考大纲,掌握本学科护考知识点、考点,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一是结合统编教材提炼出护考的考点和知识点,突出以人为本,采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突出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介绍典型病例引出关键问题,激发护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二是选取与护考知识点相匹配的习题、形成试题库,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适应护考的题型和内容,并将历年更新的知识点转化成习题及时添加到试题库中。三是增加实践教学,我校护理实训室共有35个,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需求,并根据临床护理的实际需求,我们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共25项,在任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完全掌握其操作标准,并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直接纳入期末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四是发挥我校具有附属医院的优势,与附属医院结合中心制定学生临床课间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在每学期到我校附属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课间见习,将听课获得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在带教教师及医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间见习计划的内容,并写出相应的报告,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实习管理,提升理论与实践衔接能力
护理临床实习是一次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挑战,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方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教务处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考核与标准评价,实习管理制度,并由带教教师填写每科的出科情况,最后医院给出总的考核成绩填写在《毕业生实习评定手册》。除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以外,我们还给学生制定了实习期间理论学习计划,并且如实填写《实习记录》,返校时交给教务处,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一项。
四、模拟高考备考,提升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
学生在临床实践1年后返校进行为期4个月的护考辅导。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组织教师参加全省或全国的护考培训,把握考试动向,掌握护考的知识点和考点。教务处制定严密详实的教学计划、辅导方案、管理制度、实行分段教学、定期进行同步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形成卷面分析,通过卷面分析形成错题库。将护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精讲阶段,结合临床实践将护考的知识点全面讲解,讲透,并穿插网上学习。二是串讲阶段,在串讲中提炼考点、知识点,将应试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打破学科界线,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备考学生在纷乱的知识面前思路清晰、复习有序,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知识量。三是模拟冲刺阶段,学生通过大量地做模拟套题,进一步强化知识,熟悉题型,掌握做题技巧,有助于缓解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紧张心理,减少考试失误。并请国内资深专家在考前来我校进行讲座,把所有知识串起来提炼重点,难点,加强知识横向、纵向联系,增强学生考试信心,缓解紧张情绪。通过优化管理,优化辅导,优化学习,提高我校学生的护考通过率,连续四年我校护考通过率平均93.91%,各家学校都到我校学习、取经。
五、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护理专业构建和不断完善的“能证衔接,素能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即是执行者,又是参与者,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9.4%。依托我校具有附属医院的优势,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积极开发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材体系,我校有61名教师主编、参编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34本,参编人数之多,编写质量之高是我校历来绝无仅有的,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开发校本教材,结合我校多年来进行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的宝贵经验,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编写具有我校特点的、适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一系列校本教材40本,正式出版23本。
三是教师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我校曾有21名教师在全国及全省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我校有7名教师的微课程作品在第一届“联盟杯”中国职业教育优秀微课程作品征集平台上进行展示,并有1名教师作品荣获优秀奖。近2年教师获奖论文132篇,在“华夏基金会医模杯”五优评比中荣获优秀论文57篇、优质课51个,优秀教案等奖59个,3名教师荣获优秀教师奖。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实践操作和职业教育能力强的“双师”教学团队,满足了培养实用型医技人才的需要。
六、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能证衔接,素能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连续四年学校护考通过率分别96.6%、93.4%、95.3%、90.32%处于全省领先的地位,受到同类院校的高度好评,一些学校纷纷到我校学习,取经,借鉴,我们把近年积累的护考宝贵经验毫无保留进行介绍,也使其它学校通过率提高。二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近4年在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共取得1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并有一名选手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三是在全省中高职五年贯通统考中,我校2013级、2014级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均取得全省前2名的优异成绩,在2015年的对接转段中2013级93名学生全部升入省护高专继续学习深造。四是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质量明显提高,大都在绥化十个市县区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并且成为医院的骨干。还有的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等就业。
“能证衔接,素能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在构建、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实践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指导推广作用。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培训,在能证衔接上,强调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获得并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加的精细化、合理化、科学化,并且在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