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紧紧把握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超前探索,率先行动,引领带动省内中高职学校共同探索了富有龙江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一、以集团为依托,带动涉农中高职学校共同发展
以学院牵头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带动了集团内37所中高职学校的改革发展。上门指导30多所中职学校建设;全面共享校内基地和优质课程资源,免费开出实践项目30多项,接收中职学生实训2273人次;派出15位骨干教师承担成员学校课程25门;援建桦南职教中心价值20万元实训设备,现场指导6所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中职师资教学能力培训300余人次,通过基地项目带动方式培训师资30人次。
二、以项目为载体,引领农村职教改革创新
一是以试点县项目为牵动,广泛开展校地共建。近三年,派出20多位专家与中职学校联合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桦南等职教中心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宁安等县制定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培育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带头人1000余人,与试点县共建农牧业产学研中心、果蔬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分中心等服务机构3个。二是以中高职贯通项目为平台,带动中职涉农专业发展。2013年以来,在6个涉农专业开展了贯通培养试点,拉动了20多所中职学校招生1265人,按照“共定方案、统一标准,共享资源、联合培养”的思路,确立并实施了双带头人制、双导师制、双主编制、双向技能强化等贯通合作机制,从拉动招生、合作教学、强化管理和提升服务能力等多维度助力中职夯实了基础作用。三是以综合改革项目为先导,超前探索政策制度和培养模式创新。打造了省级涉农职业教育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主持完成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人才保障综合改革》等项目,主持开发了6项国家涉农专业相关标准,完成了澳大利亚培训包《农村商业》翻译工作。
三、以服务为驱动,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依托农业部授予的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授予的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科技培训基地和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等多个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服务“三农”的载体和方式,探索出了技术引领、合作发展、协会带动、文化传播等科技服务模式,有效助推了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如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共同打造了《农经大讲堂》、《乡约农经》电视专栏200多期;打造3A级景区校园,为市民及社区群众提供农业观光、科教普及、休闲体验、文化传播等免费服务;探索出“对接产业、瞄准需求,现场教学、就地培训,落地服务、跟踪问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近三年完成各类培训2万余人。学院先后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贡献奖、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服务“三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院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事迹连续三年写入了中国高职质量年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