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工作的谷斌前不久回到黑河,看望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今年的生日正赶上星期六,于是提前预定了一张机票,四个多小时就飞回了黑河。”谷斌说,现在回黑河探望母亲真是方便多了,有飞机有火车,就是自己开车走高速,一边走一边沿途看风景也用不上两天时间。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十二五”期间,在“真金白银”投入下,五大连池市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通航线路不断扩展,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不断延伸。
2015年6月,五大连池民用机场公路新建工程开工,作为机场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机场公路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五大连池民用机场项目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从五大连池远嫁河北张家口的马玲听到这个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她说,以后再也不用抱着孩子挤火车回娘家了。
在中俄边境线上,有一条南北贯穿的重要交通经济命脉——北黑铁路,承担着沿途240多公里的旅客和货物运输。2015年,黑河铁路集团公司为近百万人次的旅客提供了方便、优质的服务。同时,他们创新发展,努力建设集收购、储藏、运输一体的大平台,沿线物流链总投资达2.37亿元,建成粮食仓储物流基地8处,烘干塔14座,日烘干能力7000吨,建有仓储库13万平方米,库容65万吨。一条熠熠生辉的“黄金链”为公司开辟了光明灿烂的前景,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多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修建通村里的水泥路是我们做梦都想的事儿,以前我们村农民要上集镇买化肥、农药,或者卖点儿自己家的地产,都得费很大周折。如今路畅通了,道平坦了,经销商都主动上门来收购我们这里的土豆、芸豆等农产品,价格也比以前高,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站在自家门前干净的水泥路上,爱辉区西峰山乡农民李建力显得非常高兴。“以前我们村有个孕妇难产,往黑河医院送因为路难走耽搁时间长,娘俩差点儿没命。这几年修了路,我家买了小轿车,开到市里不到两个小时。”
“我们村靠黑龙江边,水质好,‘十一’期间来我们这儿自驾游的可多了,钓鱼的、采摘的,有时候乡里的饭店接待不过来,他们就上农户家吃农家饭。”爱辉区上马厂乡上马厂村距离黑河仅几十公里,临黑呼公路,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成了黑河市民近郊游的首选。村干部介绍,自从水泥路修通以后,每到双休日,来这里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游客的增多,促进了当地生态乡村建设和“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十二五”收官,是黑河公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6倍,完成公路改扩建里程2957.2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完成国省干线公路1246.9公里,农村公路完成1710.3公里。65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在计划层面上,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实现了以黑河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
到2015年末,五大连池市辖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37万公里,公路网密度20.18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是“十一五”时期末的1.14倍和1.13倍。“十二五”期间,五大连池市严格执行交通部制定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实现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提升了养护质量。黑河市地方管养公路净里程9372.812公里,与“十一五”时期末相比,增加了580.1公里。“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乡镇客运站34个,完成投资1940万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和2.2倍。截至2014年底,五大连池市已经建设完成68个农村乡镇汽车客运站,其中乡镇63个,完成乡镇总数的96.9%;农村客运站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旅客的乘车环境,提高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保证了广大农民能够舒适安全便捷的乘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