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
——记绥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北林大队副大队长宁永生
陈驹 史雨昌 汪彦菲
走进绥化城区,虽然街道不宽、车辆拥挤,但人们看到的却是交通井然有序,畅通无阻。司机们说,绥化的交通畅通有序,是宁大队和交警们用血和汗水来踏平坎坷铺就的。
司机们所说的“宁大队”叫宁永生。他担任绥化市公安交警支队北林大队副大队长已有5个年头,由于他业务过硬、作风干练、一心为民,为绥化交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他好评如潮。骄人的业绩,超强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党委政府的信任。2015年3月,宁永生又被北林区委委以重任,任命他兼任北林区运输管理站站长。2011年以来,宁永生连续四年被评为绥化市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先后被评为第八届黑龙江省杰出法律工作者、全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五好青年警察、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盛誉之下,必有佳绩。
我以我心做交警
宁永生是一个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的人。
2011年4月,宁永生被市公安局党委调任北林交警大队任副大队长,主管绥化市北林区城内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个“肥差”,羡慕不已,可宁永生感到肩上的担子太沉、太重。因为他深知,北林区是绥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流动人口、车辆较多,城乡人口80多万,机动车保有量达15余万辆、驾驶人26余万人,而且城内大部分是老城区,车多路窄,交通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要干好这个差事,实在是太难了。
法治绥化,交管当先行。面对组织的信任,深明大义的宁永生选择了担当。上任伊始,为了解辖区道路情况,他徒步走遍了辖区30多条干支道路及517个胡同,亲手绘制了辖区道路网络地图,首先把自己培养成了“活地图”。“按图索骥”,为了探索科学、创新的交通管理途径,他聘请了八一农垦大学交通管理专家来市区实地调研,制定了市区道路交通管理5年规划。
在同事们眼里,宁永生是一个破解交通难题的高手、“有心人”。随着绥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区每年新增汽车以千余辆的速度递增,交通拥挤、堵塞成了市区交通“第一难”。面对难题,宁永生千方百计地寻找破解之法。2011年,他向市委、区委建议,亲自和各部门沟通,在市区实施了商场错时上下班措施,使辖区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2014年初,宁永生对辖区10条街路实施机动车单行,辖区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学生交通安全是全社会最为关心的热点和难题,宁永生提出了“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一起走”的理念。绥化市区共有10所中学、15所小学,宁永生先后分两次派27名优秀交警中队长进驻辖区中小学校任交通安全副校长,协助校方管理交通,维护秩序。警力跟着学生走,早午晚高峰期间,他都在临街学校门前派驻警力疏导交通,确保了学生安全进校园,平安回到家。并组织专人编印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读本,免费发放给辖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正式纳入教学计划,编入课时。2011年至今,辖区未发生一起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
“用我们的辛苦,换来百姓的平安。”这是宁永生经常教育交警们的一句话。在工作中,作为副大队长,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每天都是早上7:00准时到岗,晚上还要到三所高中门前维护秩序,待学生晚自习放学后10:00左右才能回家,每天的早、午、晚三个交通高峰,他都坚持在市区内流动巡逻。几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他从未间断过。
危难时刻,冲锋在最前面的交警,依然是宁永生。2012年7月,绥化市区遭遇数年罕见暴雨,多条路段积水,最高水深达1.1米,很多车辆被困在水中,交通濒临瘫痪,为了确保道路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连续奋战三个昼夜,疏导交通,救助被困群众,直到水位下降正常通车他才撤离,此时他的双腿已经浮肿,鞋都脱不下来了。2013年冬季市区连降大雪,他亲自率队协助清理路边停放的静态车辆,清雪车辆在哪里,交警的车辆就跟随到哪里,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钟。第二天早7:00,他又准时走在巡逻的路上。
宁永生对工作用心和专心,几乎达到忘我的程度。2014年7月,患急性憩室炎做了手术,术后住院期间,宁永生把对讲机放在床头边,随时接听各交通道口反映的情况,遥控指挥。但仅仅住院4天,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就返回了工作岗位。面对家人和同事的担心和抱怨,宁永生不好意思地说:躺在病床上听到汽车鸣笛心跳就加速,呆在医院里上不了道,对我就是一种折磨。
铁肩柔情担道义
“我这点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绝不是用来徇私枉法的。”这是宁永生面对糖衣炮弹、关系网和各界压力,筑起的坚强堡垒。
身为城内道路交通管理的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在执法过程中,宁永生不怕辛苦操劳、呕心沥血地工作,也不惧一些来自“角落”的恐吓和谩骂,最让他闹心的是人情网、关系网甚至某些领导施加的压力。他也曾痛苦过、彷徨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铁肩担道义,为绥化交管事业踏平坎坷,铺就一条畅通大道。
2014年7月份,在货车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中,他率领民警依法扣留了一批建筑工地“泥头车”。次日,他的妻弟前来说情,被他严辞拒绝。2015年1月,在查扣一辆套牌车辆后,一位上级领导给宁永生打了电话,说:“这是我外甥,照顾一下吧!”。宁永生说:“不违反规定的事,我一定照办。但是他套用他人号牌,是违法行为,必须依法办事。”最后,按照法律规定对违法者进行了罚款5000元,驾驶证记12分的处罚。这些年,宁永生面对各种说情、送礼等举不胜举,但他从没在金钱和人情面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着“于法有据、依法执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执法形象。
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被宁永生执法过的人群中,有人领教过他铁面无私的一面,也有人从他身上体味到人民警察的善良和温馨。今年年初以来,北林区运管、交警、巡防开展联合整治三轮车违法行为专项行动,4月13日上午12时许,身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北林区运管站长的宁永生率队北林区在黄河路与花园路交叉路口,对一台从事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进行依法取缔时,没想到中年女驾驶人像疯了一样,说什么也不让民警扣留车辆,对民警又踢又骂。无奈之下,宁永生依法将其移交到北林分局治安大队。在询问过程中,该女士向宁永生和民警哭诉道:她今年45岁,与丈夫离异,自己带着一个正在绥化九中读书的12岁的孩子,靠驾驶电动四轮车非法营运来供孩子上学和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生活非常困难。而且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又在外地。面对这种情况,宁永生想到的是,如果将她拘留,孩子谁来照顾。
为了维护法律严肃性,防止该女士用谎言骗取从轻处罚,宁永生一边让民警继续询问,一边开车来到孩子的学校、到该女士的家中调查。经向学校、邻居调查得知:该女所说情况属实。按常规,该女士阻挠执法,理应严格处罚,但鉴于这种特殊情况,宁永生还是请示上级领导对她实行人性化执法,进行了从轻处理。简单处罚不是目的,帮助她们脱困才是根本。宁永生随即召开运管站班子会议,共同研究帮助她们母子脱困的办法。当即,他和班子成员为这对母子捐款2000元,亲率民警用1000元为她们母子购买了粮油等生活物资,1000元作为她们的生活费用。这位本来对民警又踢又骂的中年妇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宁永生的手哭着说,就冲你们对我们娘俩这份情意,我回家就把电动车卖了,干点别的养家糊口,决不再违章拉脚给你们添麻烦了。
柔能克刚。这是宁永生在为民执法过程中的又一体会。
拳拳之心系群众
群众的事无小事。面对违法犯罪,宁永生展现的是铮铮铁骨;而面对群众的需求,他则像亲人般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在北林交警大队的荣誉室里,悬挂着多面锦旗,其中有6面是群众赠送给宁永生的。每一面锦旗,都讲述着一段他心系群众、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
——2011年高考期间,家住市区的绥化一中高三五班学生王伟桐因右腿韧带撕裂,参加高考面临困难。宁永生亲自到王伟桐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发现王伟桐身高1.90米,体重203斤,由于身高体胖,加之腿部缠着绷带,不能弯曲,按时参加高考的确是个难题。宁永生当即决定,使用大队的中型载客汽车接送王伟桐参加高考。高考的两天半时间内,宁永生每天都提前1小时来到王伟桐家中,亲自驾车接他去考点,每次都搀扶他上下车,并用轮椅推着他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后,再将他送回家中。高考结束后,王伟桐的父母给宁永生送来一面绣着“服务高考献爱心,助飞梦想谱真情”的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2013年3月21日,北林区腰房村村民王女士因产后大出血急需从绥化转往哈市救治,情况十分危急。宁永生接到求助电话后,亲自为病患车辆开路,顶风冒雪连夜将病危产妇送到哈市医院救治,为抢救病危产妇争得了宝贵时间。事后,患者家属送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和一面绣有“交警车鸣哈绥路雪夜抢回母子命”的锦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宁永生正是用这种拳拳之心、眷眷之情善待着他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宁永生经常碰到迷路儿童或走失的老人。有空,他都要亲自将其送回家中;忙时,他则嘱咐交警必须把老人或孩子亲自交到他们的亲人手中。2013年7月12日,巴彦县冬青村一对14岁姐姐和12岁的弟弟,私自离家出走来到绥化,花光身上的钱后沦落街头。宁永生在巡逻中发现了姐弟俩时他们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他赶紧带姐弟到附近餐馆就餐,吃完饭后又将她们带回自己家中洗澡,还为他们各买一身新衣服换上。然后通过公安网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到了她们家长的联系方式,姐弟俩的父亲来到交警大队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时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地说“你们绥化的交警真是太好了,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活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