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七军起源于饶河。1933年4月17日,中共饶河中心县委以机关特务队为基础,成立了饶河农工义勇军,队长崔石泉(崔庸健)。其后,县委又创办了军政训练班,培养干部充实加强了农工义勇军队伍。1934年2月3日,东北国民救国军第一旅特务营在饶河大代河召开党代会议,决定将特务营改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亦称饶河游击队),崔石泉代理大队长,朴振宇任政治指导员。3月28日,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派人到饶河中心县委和饶河游击队,传达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和满洲省委的决议。根据省委的指示,饶河中心县委决定进一步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4月,饶河游击队攻占了四合川大叶子沟,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6月,张文阶、崔石泉率饶河游击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击溃盘据在小佳河、抱马顶子和大别拉洪的两股日伪军。从此,抱马顶子便成了游击队的后方基地。
1935年8月20日,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在大叶子沟召开第三次县委扩大会议,将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李学福任团长,朴振宇任副团长,崔石泉为参谋长。以后,四团逐步发展,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
1936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师派参谋长崔石泉,副团长姜尚平到同江、富锦开辟抗日游击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并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1936年9月12日,中共下江特委在抱马顶子小东沟召开军政会议,会上讨论了将东北人民革命军四军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的问题。入冬后,下江特委又进一步研究讨论了成立第七军,11月15日,根据《八一宣言》和吉星沟会议统一军队建制的精神,在关门嘴子附近某地正式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师,队伍700多人。
抗日联军第七军成立后,立即发表宣言,指出各抗日部队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的重大意义,号召伪军不要再受日军欺骗,到抗日联军中来,共同完成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
1937年3月5日,抗联七军遭到日军参事官大穗带领的日军和伪警察大队的包围,七军腹背受敌,军长陈荣久身负重伤,依然临危不惧,坚持指挥作战,终于突出重围。此役击毙、击伤日军60多人及数十名伪军。陈荣久同志在掩护大队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4岁。
陈荣久牺牲后,抗联七军在抱马顶子召开全军党代表会议,决定由崔石泉任七军党委书记、代理军长,将一师、二师合并为第一师,由李学福任师长;原第五团扩编为第二师,邹其昌任师长;景乐亭任第三师师长。
抗联七军为扩大游击区,决定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李学福、景乐亭率领一、三师600多人进入同江、富锦境内,他们一方面争取山林队联合抗日,一方面主动出击打击敌人。1937年5月15日,李学福率领300多名战士进入二龙山接应伪军投诚,与日伪军500多人遭遇,激战6个小时,毙敌50多人,使20余名伪军携带40多支枪投奔抗联。5月1 7日,二师在师长邹其昌率领下,200多名抗联战士也在同江、富锦交界处与敌骑兵相遇,经过激战,毙敌50多名,缴获轻机枪2挺,子弹千余发,马20匹。6月,李学福率队进入二道林子时,与日军小滨司令带领的900多名日伪军遭遇。敌人武器精良,他们有骑兵、坦克,但二道林子四周都是沼泽地,敌军难以施展,经过一天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日伪军。此役歼敌150余人,缴枪80多支。
1937年夏天,抗联七军另一支队伍在师长王汝起、副师长刘雁来的率领下,在别拉洪河与日伪军隔河相持,日伪军粮草不足,就到处抢粮。8月3日拂晓,日伪军抢粮队被我抗联将士在马小山屯截击,粮食被截获,日伪军仓惶撤退。
抗联七军自1936年以来,特别是1937年,在富锦、同江、饶河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主动打击敌人,取得了抗日斗争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摘自《三江抗日续编》
《三江抗日续编》编委会成员
主任:张海臣
副主任:李淑香 李博 薛振经 蒋世贵
委员:张文利 国广义 王贺明 李建民 刘彦 贾彦山 王吉武 鲍铁汉 李宝林 董秋佳
执行委员:王贺明
摘录:罗宇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