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黑龙江省的林业小镇亚布力,86岁的老人赖青山告诉红网记者,自己的大儿子当驾校教练,二儿子是一支电工队的队长,他们都在为林场转型的旅游景区服务,“不砍树了,还都挣钱。”)
红网黑龙江亚布力6月13日讯(特派记者 曾小颖)不再砍树了,伐木工改行干什么?“光头强也可以护林啊,当熊大熊二的好朋友。”6月13日晚,黑龙江省的林业小镇亚布力,正在广场上看演出的6岁男孩胡伯翰这样告诉红网记者。和动画片里的“光头强”一样,他的父亲曾是一名伐木工,现在依然“靠山吃山”,在林场边上的景区开饭店当起了老板。
黑龙江是林业大省,号称新中国“每十根木头有三根半来自黑龙江”。建国后这里的林场累计生产了5.2亿立方米木材,如果全部装在火车厢里,可围绕赤道三周以上。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在昔日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建起了星罗棋布的林业城镇。但为了保护生态和环境,2014年3月31日,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面停止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从此,黑龙江的森工人从此放下斧锯,由“砍树人”转变为“种树人”和“护林人”,森工林区也彻底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亚布力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男孩胡伯翰的旁边坐着86岁的老人赖青山。旁人告诉红网记者,赖老也许是亚布力最老的林业人了。赖青山退休前是林场运货铁路的养路队长,他说自己刚来亚布力时,不单没有铁路和林场工人小区,就连所在这块广场“当年还是老林子里一块烂泥地”。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林变成了规划整齐的林业小镇,新一代林场人的工作也发生了悄然改变。“咱们当年就是砍树、运木头,现在的孩子们淘弄的都是新玩意”,赖青山的大儿子当驾校教练,二儿子是一支电工队的队长,他们都在为林场转型的旅游景区服务,“不砍树了,还都挣钱。”
比起赖青山,76岁的吕大娘是后来的年轻人。吕大娘1965年来时,林场已经建起了宿舍区,尽管只是一大片草房。她指着广场周围比划,“这这这,原来都是草房子”,所指出恰好就是吕家现在住的新楼房。吕大娘说,46岁的儿子子承父业,是华山片区的职工,现在不砍树了改种木耳。木耳是东北最出名的特产之一,吕大娘自豪地说,“不定你们买的黑龙江特产就是我家小子种的咧”。但是种木耳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多,木耳的收成、品相不如往年。吕大娘说,自己儿子也在考虑找些新的来路,“林子里总有宝贝的”。
看到这边聊得热闹,一名小姑娘刚跳完舞下台,也挤过来凑热闹。“你们(时节)来得不对嘛。”她告诉记者应该冬天来,这里有黑龙江最好的滑雪场。看到记者面露惋惜,她又安慰起来,夏天也有青云小镇等景点可以玩,虽说林区里没有真的“熊大熊二”,但也有野鹿、松鼠等随处出没,没看过的可以长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