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护鹤人
——记沾河林业局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白头鹤科研保护队
带着亲人们的担心和思念,
走进了初春时料峭的风寒。
你们是大湿地里的守护人,
是白头鹤把你们深情召唤。
风餐露宿你们早已经习惯,
披星戴月你们也无悔无怨。
孤独寂寞只为了这些精灵,
它们的安危你们时刻挂牵。
保护生态尊重自然的法则,
珍爱鸟类共建和谐的家园。
在沾河林业局乌斯孟林场的大山深处,有一栋平房,面前是无边的沼泽湿地,这里就是作为白头鹤科研基地的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监测站的十位科研人员却凭借着满腔的热爱,在深山沼泽中工作了十余年,让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头鹤种群数量也由原来的十几只繁殖到现在的130余只。他们视白头鹤为生命,他们就是湿地的守护者大山深处的护鹤人。
白头鹤生活在森林沼泽里,为使白头鹤这一濒危物种得到最好的保护,促使白头鹤种群数量增加,他们初春要踏着积雪,深秋要饮着寒霜,夏天要忍受酷暑和蚊虫的叮咬,巡回监测。走在塔头甸里,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又不能半途折返,他们只能穿着冰冷的鞋继续走。几年来,他们在这片大山之中,徒步丈量了上千公里。监测站站长王伟鹏原来是一名林场职工,做过油锯手,开过运材的拖拉机,还当过工段段长。自从来到监测站,他从一名伐木人转变为生态的守护者,看着白头鹤越来越多,看着生态越来越好,虽然很苦很累,但他觉得这样的工作才有意义。
危险,在森林湿地中随处存在。谷彦昌是科研科科长兼救助站站长,亲自参与了白头鹤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工作。在一次监测过程中,他就经历过与几百斤重的黑熊在不足百米的距离内对峙。不单单是猛兽的威胁,沼泽也足以致命。有一年夏天,在穿越沼泽时,走在前面的董国全突然陷了进去。沼泽地铁锈色的水,迅速漫过了他的身体,身高一米八多的他,只有头露在外面。董国全急忙用双手抱住因地面下陷移至身前的塔头,同事赶紧将随身携带的绳子的一头抛给他,将另一头系在自己身上,像黄牛耕地一样,硬是把他拖了出来。
2013年5月19日,461防火塔瞭望员报告乌斯孟39林班发生雷击火,监测站人员闻讯,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在火场上空,他们发现有两只白头鹤低空盘旋,并不断哀鸣,根据经验判断,火场附近一定有鹤巢。他们沿鹤的方向搜寻,终于在距火头不到十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白头鹤的繁殖巢,巢上有两枚卵。当时,火头马上就要将白头鹤巢吞噬,他们迅速将两枚卵拾起,急忙撤离现场。回到监测站后,谷彦昌与同事尝试用毛垫子、电褥子对两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利用电褥子高低温档调节孵化温度,并用饮料瓶装温水达到孵化需要的湿度。经过一周多的孵化,两只小鹤出壳了。在监测站成长了一段时间后,两只小鹤经过野外训练,已经成功放飞,回归到野生的鹤群。
目前,他们共找到白头鹤繁殖巢31个,白枕鹤繁殖巢12个,救助白头鹤16只,白枕鹤12只,环志放飞救助鹤5只,为其中一只白头鹤佩戴了无线电跟踪器,环志野生鹤5只,其中有5只在越冬地日本被发现,取得了白头鹤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繁殖、救助、饲养等方面的详实资料,完善了科研内容,填补了鹤类研究的空白。
2012年,为了表彰沾河林业局在保护白头鹤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沾河林业局“中国白头鹤之乡”的美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这些最基层的工作者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守护着白头鹤,维护着湿地物种的多样性,用他们的辛苦付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