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名敢于担当的特警
——记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李勇
他是公安英烈的儿子,父亲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用身体掩护战友,壮烈牺牲,被授予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革命烈士;他是特警队的出色排爆手,面对这一高危职业,他从未向家人提起;他是特警队里的业务骨干,特战演练、实战练兵,他是过硬的教官,带出了一批过硬的队伍。他就是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李勇。
继承父志,他义无反顾成为一名特警排爆手
李勇今年34年,父亲牺牲那年,他17岁。父亲的离去对他影响很大,伸张正义,嫉恶如仇,那时他就励志要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的人民警察,用双手保护自己的家园。经过刻苦努力和不断学习,他考取了黑龙江省警官职业学院,2004年成为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的一名优秀特警。自从加入警队,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还记得支队要选拔排爆手的时候,他第一个主动申请报名。为了不让母亲和妻子担心,他始终瞒着,但还是在一次排除疑似爆炸物时被亲朋看到,家人这才知道了他从事的这个极其危险的职业。他总是暗暗对自己说:父亲是英雄,我要更努力,决不能给父亲丢脸。
自从成为排爆手后,全市的大型活动中都离不开他安检的身影。全国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关东文化节、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由于参加群众多,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他都会与队友逐一对各个场所进行安检,确保场所绝对安全。
2009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支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有群众报警称在某宾馆楼下发现爆炸可疑物,要求立即赶往现场处置。情况紧急,李勇接到指令后迅速赶往队里,并与队友携带排爆服、检测仪等装备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李勇一边快速穿着排爆服,一边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得知爆炸可疑物是两个上下叠放的鞋盒。当时由于已经是深夜,现场只有几名群众,李勇果断建议就地处置。现场指挥员同意后,民警立即疏散围观人员,排爆组架设相关设备,排除外界干扰,随后李勇携带X光透视检查仪小心接近疑似物品,安放完毕后,排爆组对可疑物内部结构进行透视检查。为保证透视全面准确,李勇不顾危险先后五次靠近爆炸可疑物调整X光机位置。
通过细致检测,李勇发现其中一个鞋盒内装的是两个灯泡和一个带导线的插头;另一个鞋盒内装有一个密度较小的硬质物品,李勇判断应是陶瓷制品。他立即将检测和判断结果向现场指挥员进行汇报。为进一步确认,李勇又使用远距离探测仪对可疑物进行远距离扫描,扫描结果排除了有炸药的可能。经现场指挥员同意,就地对可疑物进行现场拆分。
李勇身着厚重的排爆服再次接近可疑物,夜深人静,民警们都屏住了呼吸,所有人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咚咚咚”的心跳声。虽然经仪器检测未发现异常,但危险还是存在的。李勇走过去,慢慢俯下身子,趴在地上。虽然身穿防爆服,但为了能灵活拆分可疑物,双手是露在外面的,所以如果要是发生爆炸,手的受伤程度是最大的。他缓缓地揭开盒盖,通过缝隙观察里面情况,不敢有丝毫分心怠慢。都说眼见为实,两个鞋盒内分别装有陶瓷佛像一尊、佛龛专用灯等佛教供奉用品,印证了李勇先前的判断。
去年6月的一天,李勇和队友又一次赶到一起存放疑似爆炸物的现场。全场的人心都因可疑爆炸物而紧着,一旦发生爆炸,周围的一切可能瞬间化为灰烬,伤害无法估量。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李勇有条不紊,首先对可疑物进行光频检测,判断里面存放炸药的可能很小,于是使用排爆绳钩组对可疑物进行移动测试,排除了可疑物为反动能爆炸装置后,使用支队自主研制的长臂防爆叉,平稳地将疑似爆炸物转入到防爆球罐内,并运送至郊外一处无人区处置,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的是衣物。全程近一个小时,虽然有惊无险,但李勇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几年来,李勇经历一次次生死挑战,一次次战胜邪恶。他说,不管这个工作多么危险,都要有人去做,我既然做了,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面对艰险,他选择战斗到底
作为副大队长,他经常对队员说:既然是特警,就要敢冲敢上,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队员们对他十分敬佩,因为他说到做到,生活中照顾小兄弟,工作上用心指点,而面对危险,他却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执行任务中的李勇)
2014年9月1日11时43分,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镇发生一起枪击案件,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持枪行凶,影响极其恶劣。李勇接到队里通知时正在医院护理因心脏病住院的母亲,他只对母亲轻描淡写的说是要紧急拉练演习,便迅速召集大队民警火速往单位,取枪换装,20分钟内集结完毕,登车出发。
九月的北方,中午阳光尚暖,夜晚寒气逼人,由于来的匆忙李勇和同志们都只穿了淡薄的作训服。他们注视着密不透风的玉米地,夜幕下的村庄静悄悄,远处不时传来狗叫声。田野里,除了虫鸣、寒风,没有半点光亮。李勇带领队员严阵以待,注视着任何风吹草动。看到同志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李勇就让同志们轮换着上车取暖,而自己始终坚持在外面查看岗地,观察可疑动向。直到次日4时许,集体换岗,李勇才返回驻地休息。穿梭于荆棘密布的玉米地中,李勇的手和脸都被划破,留下一道道血痕。5天5夜的搜捕,李勇睡的最少,执勤时间最长,他的付出让一股股暖流在队员心中涌动,激励了彼此战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2012年7月末,我市汛情严峻,全线告急,巡特警支队全面进入战斗备勤状态。7月27日,巡特警支队前往讷河拉哈灾区进行抢险。到达现场后,李勇与几位同志组成抢险突击小组,对灾区险情最严重的区域进行叠坝处理。面对齐腰深的水中作业区,他最先跳了下去,并走在前面探路。在完成最难的打桩、上防护网任务后才与队友一起上上岸,然后他又继续开始挖土、装袋、垒坝。大队长看了心疼,“李勇,你少抗点,歇一会儿吧”,可他就是不停,和一群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起完成了垒坝任务。
警中尖刀,家中脊梁
李勇担任排爆手已经有10年了,这十年间,可以想像他是怎样渡过的。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他随时都要面对那些不确定、甚至难以想像的情况,每次都是在刀刃上行走,除了勇气,他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李勇一有空就与队友研究排爆相关知识,反复熟练设备的使用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他还和队友设定各种复杂环境,进行模拟操作,从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技术。七十多斤的排爆服一穿至少一个多小时,不管冬天夏天,他流下的是汗水,却没留下丝毫埋怨。
(李勇在模拟现场排除疑似爆炸物)
除了担任排爆手,他还是支队中的业务骨干,平时负责队里的训练工作。从队列、体能、格斗、攀登、垂降,到防暴队形演练、游泳、战术演练、射击训练,他每项训练科目都名列前茅。2007年5月12日是李勇结婚的大喜日子,但全市“大练兵”运动会召开在即,李勇主动找到领导申请放弃婚假,第二天便投入到训练中。2010年和2011年,李勇完成了两批新警的训练工作,在新警集训队成立时,李勇的孩子还小,训练期间他的母亲因脑供血不足住院,李勇没有耽误一天训练,只有在每天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母亲。
(李勇指导新警训练)
他既是教练员,又是战斗员,和队员们一起“摸、爬、滚、打”。2014年市公安局将举行实战对抗演练,支队组成了以李勇为教练员及10名战斗员的参赛队伍。准备阶段,李勇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特长,从枪械使用、射击姿势到战术动作,对队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进入8月,气温不断升高,早上,大家趋着天气不太热就开始训练,李勇则起早为大家准备热乎乎的泡面和牛奶。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以李勇为代表的巡特警支队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在特警队,李勇是把“尖刀”,在家中,少年失去父亲的他,是母亲和妻儿的希望,是家中的顶梁柱。他的妻子魏琦说:“那时我们正准备结婚,家里装修房子,给李勇打电话他就经常不接,我就很奇怪。后来他在处置一次涉爆现场时被我朋友路过看到了,说那不是你家李勇吗!我立即就给他打电话,他还是不接,我匆匆忙忙到现场时已经结束散了。在我的逼问之下,他才承认自己是排爆手。每当他电话关机时,我就非常担心。李勇的手机24小时开机,妻子怀孕时,由于身体原因,心情也不太好,他大半夜接到电话,不管多晚立刻离家去执行任务。“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如今也已经习惯了。”他的妻子如是说。李勇的母亲身体不好,前段时间李勇离家执行任务近4个月,由于很久没看到儿子,老人家很担心,总是问儿媳妇怎么回事,作为妻子虽然心里也着急上火,但她却要装作无事,找各种借口哄婆婆。魏琦说:“如果真有危险,肯定要有人冲上去,在我嫁给他那天,我就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就要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