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山南村书记向记者讲述抗战历史
平西战略位置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华北的最前线,平西既是控制敌人交通命脉的要冲,又是我军日后向冀东、热河、察哈尔、辽宁挺进的前进阵地,尤其是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重要阵地;也是冀中十分区的战略后方。平西是晋察冀边区在北面强有力的屏障,创建平西根据地,可牵制敌人,巩固边区。平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野三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八路军一道,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的聂荣臻根据中央指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1938年2月八路军邓华独立一师第三团挺进野三坡,开辟了平西(即北平西边)抗日根据地。这里东北临平绥(京张)铁路,东南至平汉铁路,以野三坡为中心,不仅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北屏障,而且地扼日军在华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的咽喉,能够给敌人以直接的威胁。
此后,八路军在这里建立了平西第一个兵工厂,有力保证了平西抗日的武器供应;成立了挺进军剧社,并由剧社成员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最早词曲,开始传唱并唱遍了整个平西,而后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涌现出了为阻击日寇舍身跳崖的鸡蛋坨七勇士、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杨怀英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了民族的解放战争,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英雄的土地,野三坡壮美的河山记录了先驱者的丰功伟绩。
野三坡迷人山水
野三坡目前已有三个游击小路开发成为红色旅游景点:
百里峡游击小路
百里峡景,一共有三条峡谷,抗战时期叫南涧沟,林木茂盛、鸟语花香。这里是军民隐藏物资的好地方,当时日寇也曾进犯到这里,但进沟一二百米就不赶走了,两侧的悬崖峭壁危严耸立,恐有埋伏,畏缩回去。在景区里曾经隐蔽过当地老乡及座落在刘家河、松树口村平西兵工厂的机械设施。
龙门天关游击小路
龙门天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分白练飞”是此处的写照。自明代始有重兵把守,这里是通往塞外的关口。我九团二营驻北龙门村,加上涞涿营的部分武装,使大庙之敌不敢轻易进犯。上天沟森林繁茂,峭壁千重,瀑布成群,只有老乡的带领才能达到它的深处,这里是军民“坚壁清野”的地方。同时也是绕过龙门峡口进入涿鹿、蔚县的游击之路,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马水口长城及蔡树庵长城,巍峨雄伟的古长城弯延在崇山峻岭之巅,无形地增添了我军战士战胜敌人的信心。
白草畔游击小路
白草畔山高坡陡,植被茂盛,青翠欲滴,海拔1983米,以百花山为姊妹峰。抗战期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山脚下北边桥村1939年—1940年曾是挺进军卫生部驻地。沿途大泽村于1939年—1940年曾驻有专员专署、挺进军供给处、平西粮食局、随营学校等军政领导机关。这里经百花山是通往北京的安全通道,1941年,萧克经过此处登上百花山。许多国际友人及爱国志士就是从此地来到晋察冀军区,再到毛主席驻地延安。
三坡人民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建立并巩固了民主政权,人民子弟踊跃参军,成立了三坡子弟兵营。配合正规部队不断粉碎日寇残无人道的扫荡。面对日寇“蚕食”政策、“七光”(杀光、烧光、抢光、抓光、赶光、炸光、割光)爆行,三坡人民同八路军一道,不畏艰难,实行“坚壁清野”,开展大生产。为抗击日寇,涌现出许多象杨怀英身陷囹圄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为保卫分区机关,掩护百姓及主力部队突围,在鸡蛋坨军区七团二连一排副排长李连山等五们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凯歌。
在这里长眠的无数烈士染红了三坡大地,平西烈士陵园记录了先驱者的丰功伟绩;这里曾留下国际抗日友人的足迹,通过英籍林迈可先生给平西抗日根据地提供了通讯保证及紧缺军需物品;这里是通往晋察冀军区、毛主席驻地延安的安全通道;在这里建立了平西第一个兵工厂,有力地保证了平西抗日的武器供应;在这里成立了挺进军剧社,并由剧社成员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最早词曲,由这里第一次油印成“歌片子”,开始传唱,从这里发扬光大,逐渐唱遍了整个平西,而后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老区人民没有忘记过去,在涞水县委、政府的关怀、带领下,老区人民踏着先烈的足迹,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于1984年开发利用山老区旅游资源,走旅游富民强县之路,使老区人民摆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环保生态示范区、中华世界语者旅游基地。这里的风景秀丽迷人,这里的人民淳朴好客,这里有先烈留下的事迹,这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