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转型新常态,基层工会应该更加接地气,不断探索服务模式,打造新常态下职工的温暖之家、服务之家、和谐之家。
增强工会的亲切感,用职工的语言,探索交流新途径。基层工会直接与职工群众接触,要使用贴近职工群众的语言,让职工从内心感受到与工会的亲近感,从而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工会干部与职工交流时,决不能用官话、套话去和职工交流,要把与职工息息相关的政策通过平实的话语,向职工解读好、讲透彻。作为工会干部,要从心里树立职工观念,树立职工意识,真正把职工当亲人、当家人。
增强工会的凝聚力,贴近职工的实际,创新帮扶新途径。基层工会是职工之家,是“家”就要真心帮助职工,把工会的关爱献给所有的职工,真心帮助职工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在遇到难处时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发挥工会的服务功能,凝聚职工之心、促工会力量提升,激发职工的爱岗敬业之情,促进职工在岗位上成长、成才。作为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与职工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通过建立扶贫帮困对子,组建职工志愿者服务队,为职工送温暖、送服务,为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常态化帮助。
增强工会的合力,当职工的依靠,尝试服务新途径。新常态下,基层工会也将遇到不同的新问题,在服务职工上,以实际举措去帮助职工解决难题。通过把实事办好去关爱职工,增强工会的向心力。在服务职工上,要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模式,为特殊群体解决就业、生活等难题。结合大兴安岭经济转型、人员转岗的实际,通过工会就业指导站的帮助,为更多的转岗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协调就业岗位等;通过政策宣传栏,让职工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通过大龄青年联姻彩虹桥,为适龄群体牵线搭桥;通过特困群体服务队,及时为职工雪中送炭。
总之,新时期,工会接地气,才能有活力,才能使基层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心中的温暖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