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3日讯 从元月初到14日,已经有三伙客商到庆安县久胜镇洽谈大米深加工项目,客商纷至沓来,就是因为看中了这里持续加大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力加强产业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力加强产业链产出能力,不断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近几年,久胜镇一直重视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特别注重推动农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已流转集中耕作的土地达到78%。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54个,其中有9个是村干部领办的,有12个是企业牵办的,有5个是新型农民合办的,其余则是由种田大户带办的。金稻穗农业合作社被晋升为省级农业合作社规范社,有4个被评为全市农业合作社规范社。久胜镇是水稻种植大镇,全镇19万亩耕地几乎全部种植水稻,水稻种植季节性强,插完秧以后农民基本无事干,加之这里又临近县城,进城打工的特别多,所以农民把土地依附给合作社代管。但有些合作社组织松散,管理效益低下,形成一种虚设。为此,镇政府一直把合作社改革紧紧抓在手上,而且特别重视群众创作的微观改革经验,不断进行深化。最近3年,他们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先后总结出12个基层创造的经验,通过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进行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些农业合作社虽然实现了规模经营,但领办合作社的不是种田能人,尤其不是新型科技能人,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对这样的合作社镇领导深入下去,逐个帮助扶植引导,并根据农民的意愿,逐个向四有新型技术农民手中过渡,依靠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带领合作社。久旺村青年农民王立军刻苦钻研农业种植新技术,在全镇最先获得新型农村技术证书。镇里经过考核认为他科技素质高、经营能力强,又有强烈的合作意识,把他推荐到民主测评大会上,很快得到农民的认可,纷纷把土地流转给王立军耕种,租赁经营的土地达到2100多亩。他在合作社里实行“组长分片负责制”经营模式,组建起专业服务队,实行精细化服务,并且采用最先进的稀播、大垄、超早等先进技术,使水稻亩增产8%以上。
久胜镇原是全县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园区,近几年由于水稻价格上涨,有些合作社盲目追求高产,结果使水稻品质下降。根据这种情况,镇政府要求村干部领头创办合作社,带头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经营,走优质高产的路子。久旭村党支部书记栾立臣领头创办起水稻种植合作社以后,坚持对入社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业务讲座、专家咨询、上门指导等配套服务,并且分解技术操作程序,严格按照绿色水稻种植程序种植,建立起田间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生产全过程。为确保少施化肥,不使农药,还开展起稻田养鸭、养鱼、养蛙等项目。这还不算,他还引进两户水稻加工企业,对按照绿色标准种植的水稻单打单收单包装,使绿色优质米卖上了好价钱,高于普通大米价格的3倍,得到农民的称赞。
他们紧紧围绕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全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有些合作社只是形式上的联合,但实际上还是分散经营,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总结推广了久宏村以土地为股分红形式组建合作社的做法。这个村以合作社为平台,农民以土地入股,确保农民有土地租金作保底。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种植,并实行入社农民全程监督,年终农民再参与盈利分红。租金和二次分红,让农民心里有底,又激发了民主意识和生产积极性,入社农民普遍增收近万元。这一做法在全镇推动以后,已经有8个合作社实行了这种模式,今年准备再扩大5个合作社。
中波米业梁志忠把附近村屯的1.4万亩土地流转过来,建起金穗稻穗农业合作社,种植和销售都由企业负责,农民提供劳务输出,按照租金和劳务计算报酬。久胜镇领导认为,这种由企业作龙头组建合作社的做法,有利合作社和市场直接对接,既可以保证农产品销路畅通,又可以安排土地流转农户进入企业务工,还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为此他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很快引进12户企业,分别建起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每个村都有2户加工企业。他们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别探索实行了租赁式、合作式、统种式、分红式等四种经营形式,生产既规范又高效,深受农民欢迎,农户高兴地说,这种形式好,有钱大家赚,腰包一起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