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间茁壮成长的边防兵
——记佳木斯边防支队沿江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田阳
作者:李俊修王枢
田阳,男,1985年8月29日出生,汉族,2008年入警现任抚远边防大队沿江边防派出所副所长。6年来处理各类案件200余起,荣获省总队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及“执法标兵”、佳木斯边防支队优秀警官、佳木斯市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十佳民警等荣誉。2013年成功破获跨三地、涉案金额5万余元连续作案21起的系列入室盗窃案;打掉系列入室盗窃团伙1个,追回价值2万余元的赃款、赃物。年内,抓获网上逃犯5名。
序:我是田阳,我喜欢为百姓服务
我光荣,我是“85后”边防警官,我叫田阳,我为自己代言。
可能是因为工作上主抓案件的原因吧,战友们总是开玩笑,说我是插在犯罪团伙心脏上的一把尖刀,我知道他们是在“忽悠”我。其实,我感觉自己就是老百姓心里的一株“幼苗”,我在许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人直嘴笨,也不太会说好听话,但好在辖区的老百姓都知道我是热心肠,对他们都是真心实意的。我觉得我只有浓厚与老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的养分,才能真正成为挺拔在边防线上的“大树”,守护好信任我的百姓。你看我的名字,“田地上好阳光”,是让农民们最高兴的事儿,就冲这,我想我生来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守护着祖国东极平安
田阳进入警营后,被分配到了祖国的最东端的素有“东方第一所”之称的抓吉边防派出所(现更名为乌苏镇边防派出所)工作,担任辖区民警,由于乌苏镇游客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大,辖区面积广,村民防范意识不强,导致辖区治安隐患较多,田阳通过走访,认真研究辖区特点,协调有关部门,在村内关键位置安装了4个监控摄像头,并充分调动辖区治安联防队的积极性,分配给队员距离其家较近的一片儿作为责任区,齐抓共管。他还定期将社会治安安全防范宣传单送到群众手中,并向村民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防范知识,提醒群众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村民王大爷说:“以前啊,村里面丢个鸡鸭鹅啥的,跟家常便饭似的,自从小田来了以后啊,天天在村里转悠,又宣传又巡逻的,现在,有点坏心眼的人啊,到东宏村都绕着走。为提高村民整体的安全意识,田阳自费买了2辆自行车,不管阴天下雨还是暴雪,他都带领村治安员绕着村子巡逻。村民幽默地调侃:田阳和收破烂的就俩区别,一是少一个车轱辘,另一个得喊防火防盗喽!”两年来,田阳组织联防队员在重点时期开展巡逻40余次,整治各类治安隐患12处,该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实现了零发案。
由于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原因,田阳负责的村屯人口老龄化严重,留守人员生活也十分艰难。田阳刚接手时正值深冬时节,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情况和帮助留守人员,田阳就一遍一遍的到辖区走访,昨天走了15户,今天就回访15户、新走15户,通过这种覆盖式的走访方式,不到半年时间,田阳的双熟悉率就达到了100%。村里的李大娘说:“我们老两口身体都不好,有点啥活都是小田帮着干,我俩还都不认字,小田就给了我一个有他照片的小片片,告诉我有事就用电话按上面的数字就行了。”为了与村民建立良好沟通,无论到了谁家,田阳都要多坐一会,帮着家里人干点什么,从收拾卫生到砍柴烧火,只要能帮得上的,他都要伸一把手,时间长了,大家都把他当做自己家人。村里的吴大娘笑着说:“小田没事就在村里面晃悠,看见谁家有活,啥也不说直接上手!”在田阳的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辖区村民的生活情况明显好转,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顶风卧雪勇斗歹徒
在基层一线的两年工作时间中,田阳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大队领导看中了田阳的责任心,想调他去大队机关,但田阳坦然向大队领导说道,自己更喜欢在基层面对面的服务群众,拳碰拳的打击罪恶。
为了让田阳的一身武功有更好的发挥,上级领导大胆的把这名“85”警官摆放到了抚远县“一所”——沿江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的重要位置,有人质疑,他行吗?而田阳却很快用实际行动,让大家交口赞誉到:田阳真行!
2013年元旦刚过,沿江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报案人在下班回家途中被一名蒙面男子持刀抢走10000元现金、2张空白支票。时隔2天,居民刘某回家途中被一名蒙面男子持刀抢走现金2500元。此后每隔两三天派出所就会接到居民在回家途中被蒙面男子持刀抢走随身财物的报警电话。这个持刀躲在居民回家途中的“神秘蒙面人”在群众间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为了迅速破案,田阳白天顶风冒雪走辖区、访群众、查场所、找线索,下班高峰时间在容易作案的路段巡逻。确定犯罪嫌疑人目标后,田阳连续几个晚上在零下40℃的酷寒天气下蹲守在犯罪嫌疑人朱某家附近,成功将其抓捕归案。使持续作案十余起,涉案金额高达2万多元轰动全省的系列恶性持刀抢劫案圆满告破。
亲民爱民心系群众
无论到那里工作,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始终牵动着田阳的心。工作中,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辖区的动态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晴雨表”和“气象站”,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力所能及的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
田阳辖区有一位俄罗斯后裔黄桂兰老人。民警们都叫她黄奶奶,老人老伴早逝,大儿子因抢劫罪服刑,一个人独自抚养孙女生活很是辛苦。一次走访时,田阳看见年事已高的老人正自己从院子里往外拎脏水,很是吃力。几乎是走三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歇。了解老人的情况后,田阳隔三差五的就往她家跑,一边帮老人劈柴担水一边和老人聊天。老人住上回迁的楼房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可是失去了老邻居间的相互照应,她的身体状况和衣食起居成为了田阳最惦记的事。他帮助老人和邻居交换联系方式,叮嘱邻居如果老人有什么情况帮忙打电话给他。春节更是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给老人办年货陪她包饺子看春晚。一年多的坚持换来的是老人的健康和日益增多的笑容。
抗洪救灾守护平安
2013年,抚远县遭受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整个县城都被洪水围困城了孤岛。随着汛情的不断加重,田阳按照上级要求,对辖区群众进行了及时转移。在工作中,田阳带领民警坚持把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作为防汛减灾工作的核心环节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全面掌握转移人员的基本情况,逐户落实转移方式、时间和联络地点,并联系政府相关部门,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确保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确保在雨情、汛情、灾情来临之前,将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场所。但个别群众由于难舍家中的家畜、家禽等财物,存在麻痹思想不愿撤离。针对这种情况,田阳还专门邀请来心理咨询师对坚持留守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劝离。通过为群众计算“生命账”、“财产账”,动员群众相信、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鼓励群众积极正确面对洪灾,认清当前严峻形势,及时疏导劝离了坚持留守的受灾区群众16000余人,有效配合了党委政府的抗洪抢险工作的开展。
抚远镇红光村的王敬星大爷和张淑新大娘老两口的家就在堤坝边上,也是红光村受灾最严重的一户居民。看着经营多年的家被洪水彻底淹没,一间草房也被洪水冲垮后,在安置点的老两口很多天都不开口讲话,王敬星大爷连饭都吃不下,张淑新大娘整天坐在角落里掉眼泪。在安置点执勤的田阳了解到老两口的情况后,跑去宽慰两位老人,跟王大爷保证哪怕是他自己出钱都能再帮老人家把草房再盖起来。听着田阳朴实的话,老两口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希望。灾后回迁后,田阳一面帮老两口休整幸存的泥瓦房一边向驻地党委政府反映老人的实际困难。经过田阳积极地争取,老两口得到了3万余元的灾后补偿金和保证越冬的燃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