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关注林业转型 建设生态龙江
  东北网首页 | 黑龙江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法治 | 娱乐 | 体育 | 评论 | 对外经贸 | Pусский | English | 日本語 | 한국어
编者按:
  黑龙江森工是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经营总面积1009.8万公顷,占全省的22%;拥有林地857万公顷,占全省的42.3%,林下资源十分丰富,林区盛产的木耳、山野菜、松仁等特色产品更是名声在外。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伐木为主的森工人逐渐把目光转到“林区经济”开发上,森工林区的绿色食品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
  系列报道之一:生态创造财富 黑森打造放心食品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伐木为主的森工人逐渐把目光转到“林区经济”开发上,森工林区的绿色食品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2001年,省森工总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黑森”商标,2013年12月,省森工总局在省工商局注册了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一体的黑龙江黑森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黑龙江黑森绿色食品销售中心哈尔滨旗舰店开业……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工林区珍稀野生动物频现
   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森工林区,广袤的林海守护着东北亚的生态安全。经过森工人的不懈努力,截止到2013年,龙江森工林区森林面积比天保工程前增加了14.5%,森林总蓄积量提高了30.6%,森林覆盖率达到85%,高于全省39.2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三增长”……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三:森工黑木耳产业优势发展 引领林业职工走上致富路
  多年来,作为龙江森工“八大产业”之一的黑木耳种植业,在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优势发展,引领着林业职工走向致富之路。尤其森工停伐后,种植黑木耳已成为林业职工创业的重要选择。来自大山深处的黑木耳,如今已走进人民大会堂,上了国宴餐桌。截至目前,龙江森工黑木耳种植已达到18亿袋,年产值40亿元……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四:闲置“老字号”重焕生机 踏出林区转型新路
  在黑龙江森工林区,几乎每个林业局都有铁路运输线,森林铁路成了森工林区开发建设的大动脉,在茫茫林海绵延数千公里。而随着木材采伐量不断调减,不少铁路线和贮木场已经废弃停用,杂草丛生……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五:林区居住环境大变样职工过上城里人生活
  日前,东北网“关注森工转型”报道组走进十几个林业局,感受林区职工的生活新貌。记者所到之处看到,一座座生态型、花园式现代化新林城拔地而起,林区居民实现安居梦,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六:守住青山绿水修复生态长城绘就森工发展新坐标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资源岌岌可危的森工重新焕发生机,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748.6万公顷增加到853.2万公顷,总蓄积量由6.38亿立方米增加到8.17亿立方米。如今,转型后的龙江森工“放下”伐木器具,将国家战略储备林的重任担在肩上,打响了声势浩大的生态保卫战。营林、护林、爱林,森工人用生态建设绘就了龙江发展的新坐标……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七:林区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小黑蜂”飞出大森林
  早在天保工程实施之际,黑龙江森工率先踏出转型探索的第一步——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以蜂产业为主的低碳经济,引导林区居民发展生态产业。历经多年的发展,“黑蜂”产品如今已提档升级,有了包装,有了品牌,改变了几十年来林区出售“原”字号产品的局面,以年3000万元销售额的完美姿态领跑森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黑蜂”不仅鼓了职工的腰包,还飞出了大森林、闯出了大市场,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之一,擦亮了龙江森工的名片……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八:不卖木头卖景观 森工好山好水引来八方游客
  作为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龙江森工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黑龙江、松花江等六大水系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转型意味着改变靠山吃山,直接向森林资源索取的老路,如今,森工人依托好山好水,吸引来国内外游客,走上了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之路……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九:停伐致三万余名职工下岗 惠民政策保障职工妥善安置
  记者从黑龙江森工总局获悉,2014年4月1日木材商采停伐后,林区从事木材生产及以木材为原料的下游企业人员共33900余人下岗。面对重重困难,各林业局不等不靠,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人员分流、转岗,累计安置26880人就业,剩余7000多人采取给予优惠政策等办法加以解决…… 【详细阅读】
  系列报道之十:八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林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年,龙江森工产业总产值496.5亿元,实现“五连增”。截止到目前,黑龙江森工林区已形成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森林食品、北药、森林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八大产业”,彻底告别了以“木头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详细阅读】
  柴河林区巾帼女子突击队
  有一支由18名女工组成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队伍,她们以茫茫林海为家,夏冒酷暑,冬战严寒,坚守在万顷大森林中。该团队曾经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光荣称号,她们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巾帼女子突击队”。

  摄影师拍裸体舞者大自然中起舞
  从1993年在大沾河湿地中发现第一对白头鹤至今,当地白头鹤种群数量已增加到139只。“这都是林区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效。”大沾河湿地管理局局长谷金学说。

 

  全国“最美职工”朱彩芹:26年青春献给大森林
   她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浇灌出璀璨的“劳动之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褒扬。她劳作的每一个平凡细节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将自己最美好的26年青春献给了大森林,但她从没有后悔过。


  兴隆林业局不等不靠 为转产职工创造发展空间
  依托森工的好山好水,兴隆林业局开动脑筋,把146公里的运材路开发成旅游路,大张旗鼓地发展起森林生态游。在兴隆局贮木场,取而代之的建起了一栋栋木耳大棚。
 
  “寻虎人”刘金旭:让林区成为野生东北虎生活家园
  蓝蓝的天空下是茂密的森林,夏天,树林间有溪流、有穿梭而过的松鼠、兔子、狍子;冬天,一场雪下来就能没膝,打雪仗是冬天最大的娱乐。“龙江森工就是一个生态园,人们耕作、动物栖息。希望有一天,东北虎也能悠然地生活在这片树林里,繁衍、栖息……”

  “油锯手”变身“造林人”
  水曲柳、黄菠萝、核桃秋、柞树、榆树、椴树……砍树,曾经是“油锯手”芦顺江上半辈子的心愿;种树,现在是“造林人”芦顺江下半辈子的心愿。

 

   
 
东北网简介 | 发展历程 | 营销服务 | 联系方式 | 不良信息举报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3 WWW.D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30100000000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黑字第083号 参评文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