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莉芬施达丽接到拍摄在柏林举办的奥林匹克国际运动会的命令。
经过深思熟虑,她将这部电影分为两集:《人民的节日》和《美丽的节日》,不加任何一点政治色彩。
电影开篇的场面令人震惊,天使塑像活化了,变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加者。还有一个画面,当获得过四块奥林匹克奖章的美国黑人运动员跑步获奖时,希特勒气愤而激动的用自己的拳头打膝盖。当希特勒在电影里看到这个情节时,命令莉芬施达丽将这一段剪掉,但莉芬施达丽拒绝执行宣传部长下达的命令。
在给另一个美国运动员授奖时,这名运动员激动的跑到离他很近的拿着摄像机的莉芬施达丽身边,向她鞠躬,当着运动场所有人拥抱和吻她。
在这部电影里,莉芬施达丽像在她的第一部电影里一样,有许多发明创造。为了拍运动员跳过竹竿的动作,让摄影师在专门挖好的沙坑里躺着仰拍,以天空作为运动员的背景。为了有效的拍下短跑,她第一个想象出了能同时和起跑一起移动的摄像装置;为了体育馆和赛场的总体画面,她使用了装有小摄像机的飞行装置和气球。但是气球常常飞出体育场之外,因此在吊筐里放有一张字条:请归还摄制组的莉芬施达丽。有时她会跳入水中去拍一些景物,有时同时用几个摄像机来拍:一个从高处,另一个在水下——这也是电影史上第一次,第三个以两倍的速度从侧面拍。在合成时运用变速法,由快到慢,莉芬施达丽的拍摄达到了令人惊异的效果,人体像鸟一样横越过空中。
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会拍摄了约400米的胶片,后期制作用了两年时间,头10个星期过去后仅仅是看了这些资料。莉芬施达丽每天闭门不出连续工作10小时。
该片的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希望——它获得37-38年度德国国家奖;还获得了巴黎电影奖和匈牙利国际电影节奖。甚至在过了20年后,好莱坞评委会还称这部奥林匹克影片是世界上十部最优秀的影片之一,是人民的电影。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部影片虽体现了人体的健美,但影片完全符合了纳粹的思想体系,是一首真正的纳粹理想的颂歌。
在这之后很快爆发了战争。莉芬施达丽作为战地记者奔赴波兰。在前线她遇到了很可怕的场面,一个士兵用自动冲锋枪对着她的肚子,她极其恐惧,立刻给指挥官们写了抗议信并决定远离前线。她回到了山上,去拍一个情节浪漫的故事片《洼地》。这部电影拍摄了几年的时间。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