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在现在的人来说,征婚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征婚却往往需要当事人付出巨大的勇气才行。1981年1月8日,当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刊登新中国第一个征婚启事后,立即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这则征婚启事只有70个字,还配有一张照片,征婚人是四川的一位教师。几经周折,环球人物杂志的记者,终于采访到了那则征婚启事中的主人公——现年69岁的丁乃钧。
丁乃钧出生于江苏,从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地质学院任实验员。18岁那年,他被划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一呆就是近20年。其间,和他同去的人大都与当地的农村姑娘结婚成家,但丁乃钧觉得自己年纪小,就一直没考虑这个问题。
1979年,丁乃钧的“右派”错划问题得到纠正,这时他已年近40岁,在重庆永川的教师进修学院(现重庆文理学院)当起了数学老师。当时,他只有两个心愿:一是回江苏老家定居,二是找个媳妇过日子。
有一段时间,在周围热心人的帮助下,丁乃钧几乎每周都要相一次亲,但最终都没有结果。1980年底,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在媒体上刊登一则征婚启事呢?主意一定,他开始筛选合适的媒体。最终,他选择了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他给《市场报》的编辑写了一封长信,在信的结尾,鼓足勇气提出刊登征婚广告的要求。第二天一早,丁乃钧把信投递出去。但是,当天的第一堂课还没上完,他就后悔了,觉得自己过于鲁莽,而且不切实际。下课后,他跑到邮局,要工作人员把那封信找回来,但邮车这时已经开走。
新中国的第一则征婚广告,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诞生了。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