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天举行的三项教育学习宣讲团中共有三位资深的新闻界的前辈为我们进行了演讲。他们分别是:《求是》杂志国际部副主任杨发喜、温州晚报总编助理郑雪君以及新华社记者张严平。他们三位都是新闻界出色的工作者,都有着资深的新闻资历和经验但我在昨天的学习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新华社的记者张严平。
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语速很快,这可能就是和她从事多年的这项工作有关,一个好的新闻记者总是在不停的思考着思索着,大脑不停的运行着,所以说话的速度也偏快。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那时已近中午,我本有些饥饿的感觉,但在听到她的演讲后,我就忘记了饥饿,随着她一起进入了她所经历多年的采访历程中。我的心也被她的经历所吸引,所震撼,所感动。当她讲到小凉山邮路陡峭艰难,讲到邮递员王顺友20年的坚持,讲到她自己为了走进邮递员的内心世界而不顾危险跟随邮递员一起走邮路的时候她深深的震撼了我。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什么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记者?我觉得我在张严平的身上找到了。她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但是她的行动却是伟大的,当得知小凉山邮路危险性极高要求所有文字记者在下面等通稿的时候,她却坚持要上山,因为她知道如果不走这一趟,她就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无法写出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这一趟也就毫无价值。当她最终走完了这条邮路时,她说已经不需要任何语言她就能理解了邮递员王顺友的内心,理解了王顺友20年如一日的坚持。回来后才写出了能够震撼人心的通讯《索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词叫做敬业。是的,其实她就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记者,说她伟大,说她震撼我的就是这一点。中国有千千万万个记者,难道没有比她文笔好的么?不,有的。那倒没有比她身强力壮的么?不,那更是有很多。但为什么在那条艰难的邮路面前,当所有人都退缩的时候她却冲了上去?是的,就是因为敬业。因为她不想对不起自己来这一趟,不想对不起自己手中的这支笔,更不想对不起她采访的这个人!正是这种精神使她的每一篇报道都那样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了解一件事不难,但要了解人的内心非常不易。写人物通讯,不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不能感知他的世界,就算知道他的故事,也都是流离的,没有生命力。当你置身于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不用言语就能体会他的一生。”当她的演讲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不光是给她的演讲,更是给她背后的那一种精神。(东北网记者部 梁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