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分八首歌现传奇一生
郑律成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1914年出生于韩国(后改为中国国籍),1937年奔赴延安,创作了《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郑律成一生创作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除了创作了中国的军歌,《朝鲜人民军军歌》也是他谱写的。1976年郑律成在北京逝世。
走进展馆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那雄浑激昂的旋律久久地回荡在耳边,左侧前厅内200英寸的巨幅背投电视里正播放着这首歌的MV。在一座郑律成的半身铜像前,摆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鲜花和花篮,他的夫人、新中国首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深情写道:“律成,你的音乐在音乐之城绽放了!”
据负责展馆设计布展的创意策划总监孔令发介绍,整个展馆的展示面积达1350平方米,分为开篇、动荡年代、延安岁月、军歌嘹亮、友谊之旅、根植祖国、情系黑土、时代歌者八部分。在每个部分,参观者都能听到郑律成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如《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我们多幸福》、《兴安岭上雪花飘》等,整个展览在郑律成亲口哼唱的爱尔兰民谣声中结束。
高科技布展带来新鲜感受
据了解,馆内现有郑律成生前遗物200多件,包括郑律成弹过的钢琴,在延安创作时穿过的衣物、用过的茶杯,采风时用的录音机、渔网及珍贵手稿等。一层展示的是开篇和动荡年代两部分,开篇有62幅郑律成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寓意郑律成“用音乐革命”的62年生涯。有趣的是,一、二层之间的楼梯被打造成崎岖的山路,两侧是密密麻麻的窑洞窗口,参观者走在此处,仿佛正跋涉在通往延安的路上。“延安岁月”部分主要以实景再现了郑律成及夫人丁雪松在延安时期生活、工作过的窑洞,还原了郑律成给丁雪松写纸条表达爱意的浪漫故事。
展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布展时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技术。比如刚踏上“延安岁月”时,虚拟光学技术会让洁净的地面呈现出水状,参观的人走过时,水会向两侧分开,脚下的鱼也会迅速游开,让人有行军蹚水之感。钢琴式检索台为触摸式互动系统:在一个50英寸的屏幕上,呈现出郑律成的音乐作品、相关文章、大量图片,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来一页一页翻看相关资料。
音乐家与龙江有不解之缘
尽管展馆开馆没两天,但参观者一直络绎不绝,很多参观者都会在郑律成雕像前深深鞠上一躬。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激动地说:“纪念馆落户冰城,是因为哈尔滨人用音乐的语言读懂了父亲,读懂了父亲战斗生活的那个时代,读懂了那一代人的思想情怀和革命精神。”据了解,郑律成对黑龙江很有感情,他和夫人丁雪松曾多次来黑龙江采风,创作了《兴安岭上雪花飘》、《幸福的农庄》、《小兴安岭颂》等歌曲。展览中“情系黑土”部分就是专门介绍他与黑龙江的渊源的。
孔令发告诉记者,早在解放前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律成夫妇就先后来到哈尔滨。郑律成几次来到大庆油田、鹤岗煤矿和齐齐哈尔等地采风创作。他说,黑龙江的森林可美了,空气好,又安静,脑子里每天都会蹦出一些不错的旋律。他对作家金帆说,特别想到黑龙江去开荒,盖几间干打垒,围上篱笆,种水稻、打猎……
女儿眼中的父亲坚强执著
“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强者,永远勇往直前,好像世上没有什么艰难、挫折能挡住他的脚步。”女儿郑小提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在筹建郑律成生平事迹展馆的过程中,她将全部珍贵遗物亲自从北京运到哈尔滨。
郑小提告诉记者,父亲小时候就很喜欢音乐,立志要做一个有名的歌唱家,为此,他刻苦学习,背了大量的民歌、世界名曲,“为了锻炼腹肌,增强发声的气息,他在腹部放了沙袋练习呼吸。”让郑小提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从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烟、酒、茶从不沾,而心爱的乐器及音乐资料,却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