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在北大荒奋斗过的人包括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以及54万城市知青。
从1963年到1976年,先后有54万名知识青年加入北大荒人的行列,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青把城市的文明植入了偏远的边疆,目前仍有2万名知青工作在垦区各条战线上,为北大荒的建设发展奉献余生。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
正如这首《北大荒人的歌》中唱的那样,一个甲子,整整60年,来自四面八方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满怀激情地奔向祖国的东北角,奔向这片被称作北大荒的土地。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 ·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推广| 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日本是沙丁鱼,中国呢? [会长操作宝典][在中国人里行不通] ·深度| “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 汉和:中国攻美导弹已批量服役·博客| “砖家”点评快女赌城结婚的明星·互动| 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推广|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即获QQ会员
拓荒者的脚步,撼醒了长梦久远的亘古荒原。从1947年第一批农场创建以来,这片荒原上已建成114个大中型机械化的国有农牧场,昔日人迹罕至的北大荒,成了“中华大粮仓”。
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写着闪光的诗句,这部史诗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垦荒人。
是的,正是这些拓荒者,用他们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培育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书写了170万北大荒人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向荒原进军
在祖国的版图上,北大荒雄踞鸡首,坐揽三江。人们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这片土地的神奇与富饶。
1947年6月,共和国诞生前最困难的岁月,一批来自延安、南泥湾的军队干部率部挺进荒原,他们在现在的尚志市一面坡太平沟开荒生产,播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颗火种。
向荒原进军!
时间定格在1955年4月。由于开荒机械不足,而且低湿地无法作业,八五〇农场老红军、场长余友清带头试验人拉犁开荒。于是,荒原上出现身着军装的战士排着长队、喊着号子、人拉犁杖的壮观场面。这一年,农场共开荒14.4万亩,其中人工开荒占开荒总面积的32%!
1958年3月,英雄解甲开赴新战场,10万名部队转业官兵挺进北大荒。
向荒原进军!
“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云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1955年8月16日,杨华等5名北京青年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成立青年垦荒队的宣言。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全国共有14批垦荒队员来到萝北县,荒原上出现了“天津庄”“河北庄”“哈尔滨庄”等8个青年集体农庄,为垦区输入了新鲜血液。
向荒原进军!
从1963年到1976年,先后有54万名知识青年加入北大荒人的行列,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青把城市的文明植入了偏远的边疆,目前仍有2万名知青工作在垦区各条战线上,为北大荒的建设发展奉献余生。
“当时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杂草有一人多高。没有住的地方,大家就搭起马架子、地窨子(半地下的住所)。最可怕的是夏天蚊虫太多,干活时只能戴着蚊帽子,有时只能留张嘴在外边吃饭,蚊虫经常掉到饭碗里。”
普阳农场老职工、今年77岁的吴敬云老人的思绪又回到了昔日的蒲鸭河畔。普阳人“三战荒原”的艰苦情景,这位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老战士是历史见证人。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垦荒大军征服了荒原。他们在这里搭起帐篷,燃起炊烟。
你听,这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走着创业路,不怕万重难。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
犁开一个新的时代
“快磨亮我们的犁刀,犁开一个新的时代!”
曾到北大荒参加屯垦的诗人艾青用一首《烧荒》,表达出北大荒人的满怀激情。
如果说在地图的空白处填上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则是北大荒的二次开发。
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犁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于是,千万个家庭农场诞生在改革的风雨之中。到1996年,垦区先后建立了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完成了垦区农业改革的第一次飞跃。
1997年以来,黑龙江垦区步入第二个飞跃时期。由家庭联产承包走向规范的、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新阶段。
拥有3600万亩耕地的黑龙江垦区,开垦初期年产粮食240万公斤,到2006年达到113亿公斤。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垦区粮食增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垦区用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现代化生产模式装备农业,不断创造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奇迹。
2000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黑龙江垦区时欣然命笔:“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党中央对北大荒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成为垦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北大荒人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
如今,大中型农机、农用飞机作业的宏大场面成为北大荒新的标志和特征。
如今,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北大荒集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巨星在垦区上空升起,创造了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北大荒”、“完达山”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双双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前300名。
如今,140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垦新城星罗棋布,撒在垦区5.76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兵。
黑龙江农垦总局书记吕维峰说,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北大荒人勇敢向着全新的领域进军,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我们始终勇往直前,北大荒精神是永远前进的不竭动力。
不朽的大荒魂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这是北大荒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第一代拓荒者渐渐退出舞台,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正大踏步走来,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旗帜。
普阳农场吴敬云老人有两个儿子,他们上完大学又回到了北大荒,大儿子吴建国现在是普阳农场医院的院长,小儿子吴建军在国企改制过程中选择离岗创办家庭农场,几年来累计向国家上缴粮食600多万公斤,是闻名全国的种粮大户。
吴建军说:“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贵的北大荒精神,有了这笔财富做动力,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一批批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北大荒的基层农场创业,成为第三代北大荒人,续写着北大荒的新篇章。
去年从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的肖培是第三代拓荒人的代表。爷爷肖刚是第一代垦荒人中的医务兵,父亲肖云峰是农场职工。大学毕业后,肖培告别城市,来到基层农场的生产一线,在一个管理区负责农业生产技术。
“与前辈们比,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提到工作中的辛苦,肖培说,“这里环境适合我,我也一定要给这里带来新的变化。垦区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打开新思路,开拓新市场。”
不朽的北大荒精神,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个拓垦者的心底,也植入了他们子孙后代的心底!
今年是北大荒开发建设60周年,很多返城知青重新踏上了这片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土地。他们相拥着,流着泪,唱着当年的歌曲。有的老知青特意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来,让他们接受北大荒的洗礼。
在今年落成的北大荒纪念馆,一面长达25米的铜墙上,镌刻着12342名长眠在黑土地上的转业官兵的名字。在60载的拓荒史上,有5万多名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知识分子,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北大荒这片土地。
许多老战士来到铜墙前,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1962年12月,诗人郭小川到北大荒采访,发表了著名诗作《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北大荒,而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就是那不朽的北大荒魂--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