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达拉宫 东北网记者 朱丹钰 摄 |
|
布达拉宫内一角 东北网记者 朱丹钰 摄 |
东北网9月11日讯(记者朱丹钰)记者11日从布达拉宫管理处了解到,作为西藏标志性建筑的布达拉宫文物保护工作扎实,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宫殿建筑和宫内珍贵文物的安全,并在文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据了解,从1989年起,国家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分两期实施大型修缮,防火、防盗工作一刻不曾放松。1994年和2000年,分别投资490万元和520万元,安装了布达拉宫防盗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007年,自治区财政和管理处共同投资80多万元安装了安检装置。同时,严格执行各殿堂点灯烧香的规定,坚持每个殿堂摆供一盏酥油灯座并且每盏灯的灯芯数控制在15根以内,保障了点灯梵香的宗教活动在指定地点指定区域进行,并专人负责监督实施。坚决杜绝了群众手持点燃的供灯进行朝佛的现象。严格执行宗教用火制度。各殿堂点酥油灯、焚香,划定了地点和位置,并指定专人负责;香炉采用非可燃材料制作,对木制香炉采取了铜板包裹等措施。所有的点灯焚香等宗教用火严禁靠近帐幔、唐卡等可燃物。保证酥油灯和香火在香灯师离开前熄灭,确保不留火苗、火种。同时,对主殿帕巴拉康前的“千盏灯”供灯点进行了转移搬迁,将“千盏灯”请出宫外。
此外,布达拉宫文物研究工作进展迅速,管理处成立以来,在配合维修工程的同时,开展文物的登记造册工作,对名称、质地、尺寸、重量、属性、残损情况等一一进行登记、拍摄、编号,建立了档案。同时,把原来的粗放型保管转变为按质地分铜器库、瓷器库、服装库、唐卡库、典籍库、综合库等六大类10多个专库,对文物进行了专箱专库保管。文物研究工作采取定课题,指派专人抓、专人带头实,组织专业人员,对宫内珍藏的典籍进行了编目。将藏书分为第一、二、三、四书库。编写了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三部典籍目录。出版了综合性大型画册《雪域圣殿-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壁画源流》、《西藏珍贵文物之造像源流》、《密集金刚乘本尊之无量宫殿》等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