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无锡段申遗规划日前通过市级论证
●无锡段沿岸形成的工商文化在运河文化中独树一帜
●工业遗存、运河聚落、特色祠堂群等,串起无锡段的申遗亮点
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在列入国家申遗后备名单后,将有望成为无锡通往世界文化遗产的“黄金水道”。与此同时,这条“母亲河”,也成为展示无锡江南水乡风韵、体现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新理念的平台。
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近日通过市级规划论证,目前进入修改提高完善阶段。无锡段沿岸形成的工商文化在运河文化中独树一帜。丰富的工业遗存、独特的运河聚落、惠山祠堂群等,串起无锡段的申遗亮点。
运河申遗,申遗点是关键
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的无锡,有无可能拥有“世遗”?如果说,早在2003年便入列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惠山祠堂群是无锡的一个期待,那么33座运河沿线城市联手准备中的大运河申遗,则是无锡的又一个希望。
但大运河申遗,因涉及面广,成为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有一个疑问:如果大运河成功申遗,其流经的33座城市能否都被“世遗光环”所笼罩?答案是否定的。只有运河风貌保护完整、申遗点多、有特色的运河沿线城市,才能获得那块金光灿灿的牌子。
看一看大运河申遗的步骤,便能明白无锡抓紧编制运河保护规划的“抢点”之举:33座城市各自编制的运河保护规划,要经过市级论证,再按省级编制技术规范要求完善,然后由国家按世界文化遗产的规范要求汇总遴选,申遗点多、有特色的城市最后胜出,成为大运河申遗的代表城市。
也正是基于此,无锡对大运河无锡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办公室”,以文化、规划、建设、水利、旅游、环保、公安、运河沿线各区以及城投公司等为成员单位,各部门协同作战,目前形成的保护规划基本体现无锡大运河遗产的完整性、原真性,凸现的特点、亮点成了极具竞争力的申遗点。
工商文化,彰显绝版地位
一方水土,一方特色。始于伯渎港的大运河无锡段,形成了鲜明的运河文化特征――工商经济发达,见证百年繁华。
运河文化因大运河流经地域不同,拥有不同的文化属性。仅江苏而言,苏北以水利工程居多,主要调节运河水流;而苏南得益于长江、太湖等水系的自然调节,运河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航运而非水利工程。市文化遗产局局长叶建兴告诉记者,四通八达的航运条件有力推动了工商文化的发展,为无锡成为民族工商业摇篮提供了前提保证。大运河无锡段沿岸的申遗点呈现高密度分布之势。
在大运河无锡段两岸,沿河保留的40多处工业遗存成为运河文明的载体,“厂家的生产用水来自于运河,其生产的原材料、产品均通过运河运输”,这些工业遗存充分说明:无锡当年的工业生产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大运河联合申遗过程中,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江苏的特色是工商文化,而无锡则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市文化遗产局文物处处长杨建民表示,“要彰显无锡运河绝版地的地位,工商文化是最有说服力的。”
而除了40多处工业遗存外,以运河无锡段的“童年”――伯渎港为主线的吴文化博览园、以清名桥、惠山古镇为节点的运河聚落,以环城古运河为框架的城市景观等,形成密布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申遗点,为确保无锡段成为大运河申遗规划的重点、亮点提供了条件。
作为历史最早、流域最长、文化品类最丰富的文化线路遗产,至今仍保留着航运功能的大运河,成为活的文化遗产。但绵延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或断航或航运,功能完整性各不相同,这使大运河申遗呈现复杂之势。仅无锡段而言,亦是优势难点分明。优势在于无锡以“申名”为载体,以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无锡段各重要节点均编制了保护规划,且通过对清名桥、惠山古镇、环城古运河等节点的保护性修复,初步呈现原汁原味的运河风貌;但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原有规划与申遗规划的无缝对接。
据了解,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编制工作将于6月底全部完成,12月完成省级论证。而争抢“第一落点”的无锡,力争成为大运河申遗规划的重点、亮点。
国内国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