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荥阳出台措施,要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宣布,要将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据《京华时报》8月11日)。
荥阳市慈善总会发出倡议,希望全民参与慈善活动。倡议很快变成了荥阳市委、市政府的红头文件。该县县委书记杨福平亲自抓慈善,誓言“打造慈善荥阳”。
此举被媒体报道后,引发热烈讨论,质疑之声不绝。笔者以为,荥阳此举可取,其勇气值得肯定。
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干部,我们不怕他敢做事,就怕他不做事。即便是方式方法不能马上为所有人接受,但有一条:勇于担承者总比浑噩敷衍者强得多。
我们不缺那种遵循常例,无所追求,为官一任,吃喝一方的干部,此类干部在机关,特别是在基层机关已经不少。而真正像仇和一样,勇于锐意执政的领导干部却不多。于是群众潜意识里在呼唤着:多出些有勇气的干部。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荥阳的主政干部在执政中,还认识到物质以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期,我们既要打造物质富裕的良好图景,亦要引导淳朴和谐的社会风气。这或许就是荥阳的出发点。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美德在大灾之时,国殇之际,发挥着巨大的凝聚作用。我们无法估量,这种美德的重量与价值。只知道,这种超越地界与宗教的优良意识形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
荥阳官方牵头,着力倡导慈善,无疑是新时期地方建设之有益探索。
对于媒体、专家、部分群众的质疑、意见,荥阳也应该重视。毕竟慈善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层面的元素,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更需要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期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终归不现实。
只有认识到这些,荥阳才能把“慈善治县”推向理性,推向成功,否则怕是不免半道夭亡。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募捐方式,扶助老弱孤残,倡导慈善文化,提升城市内涵,打造人文县域,构建和谐之风。
荥阳,努力,坚持初衷,慈善兴县!群众拭目以待,笔者千里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