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TD网络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运营商的建网策略如何,现阶段TD建设运营存在的困难何在?TD的产业化伴随着商用进程的推进有了哪些变化?面向未来,TD的数据优势怎么才能被充分挖掘?在未来与其他3G制式的竞争中,TD的技术演进有哪些优势?在近日召开的“2009TD-SCDMA暨TD-LTE国际峰会”上,来自政府、研究机构、运营商、制造商的各路专家齐聚一堂,就以上话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很多亮点引人关注。
移动互联网——运营商TD发展的美好憧憬
作为TD-SCDMA的运营主体,中国移动对于网络的建设、业务的发展自然最有发言权。在本届TD峰会上,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认为现阶段TD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业务方面要探讨如何应用TD较强的数据通信优势,推进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方面的创新应用,而从技术方面来看,在全力推动2G/3G融合组网工作的同时,加快TD HSUPA的成熟以及TD Femto基站建设也是当务之急。
TD最后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用户的体验,因此对运营商而言,摸索适合的业务类型是商用初期重要的任务之一,周建明介绍说,TD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及时信息服务等数据业务领域将有很大的优势,中国移动目前也非常关注这些应用的发展。但是为了满足这些业务所需的高速率高带宽需求,现在还需要进一步从网络层面进行完善。比如,运营商需要做好TD相关技术的集成开发工作,充分联合外部的技术力量,在建设和运营环节完善TD技术,特别是在2G/3G融合和TD HSUPA等方面重点突破,希望设备厂商能够加快相关设备的研发。
面对TD的未来,运营商十分看好TD-LTE带来的高带宽、自由移动等技术优势,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更是成为中国移动面对未来最大的憧憬之一。据介绍,中国移动TD基站目前已经达到4.2万个,等到10月份三期结束时能达到8万个,覆盖范围扩展到238个城市,这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得益于强大的网络支持,互联网正在摆脱PC的束缚,步入自由移动的时代,而在日本、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移动互联网正在驱动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运营商ARPU大幅提升。周建明表示,如果进入TD-LTE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整体体验还能大幅提升,所以中国移动很需要大力发展适合TD特色、能够发挥TD优势的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事实上,TD-LTE集成度更高,可以大幅度降低相应的成本和建设难度,带来更好的经济性。
中国移动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的需求非常强烈,同时移动互联网为推动TD-SCDMA更加成熟、提速TD-LTE产业化进程各项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运营商必须进一步优化网络质量来提升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感受,并且丰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应用,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降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成本。
周建明表示,不仅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由于TD-LTE承载移动宽带业务的优势比以往的技术更突出,它对整体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而且TD-LTE本身的系统架构就是针对移动宽带业务的,具有高效益低时延和高带宽低成本的优势,因此它必将成为我国将移动通信技术引入世界主流的重大历史机遇。
产业发展——天线、芯片、终端等生产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一度是困扰TD发展最大的障碍,天线、终端、测试工具等各方面的短板让TD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困难时期。然而现在,TD已经正式走向了商用,说明已经在产业的各个层面有了基础,而伴随着商用压力,各方面的进展也在无形中加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TD联盟秘书长杨骅等TD产业方面的专家纷纷表示,到现阶段,TD产业化进程中各个领域都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很多瓶颈问题都得到了突破。
首先是天线方面,TD的核心技术是智能天线,它所带来的好处是使天线的增益大大提高,为系统在容量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智能天线由于波束窄,所以面板相对要宽一些。伴随着商用化的启动,在很多外场中,老百姓表示出对天线辐射问题强烈的担忧。虽然TD智能天线辐射功率已是最低的,但天线厂商还是对天线外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现在,不但双极化天线已经批量推出,而且一体化、更加绿色环保的天线也陆续走向市场,既缓解了人们对于天线辐射的担忧,又很好地满足了整个网络覆盖当中的信号要求。
其次,TD仪表历来是产业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现在不单是用于产品测试的、基于网络测试的仪表进展快速,而且网络优化的产品也已经大量面市。专家介绍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随着网络优化的工具和仪表的推出,大大缓解了在28个城市进行的网络优化工作压力,提升了效率,一致性的环境在一些企业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现在面对网络的优化,我们仍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高频段上TD的组网以及TD和GSM双模工具的缺乏对于解决同频干扰的制约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仪表领域还有待突破。
再次,在网络建设的同时,芯片的发展也令人满意。杨骅介绍说,HSUPA芯片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并且完成了室内外各项测试,年底将有小批量65纳米的样片提供给终端厂商,进行产品开发。曹淑敏表示,HSPA产业化的推动主要是通过芯片和终端的组合测试等方式来进行的,现在实验室测试包括四个系统厂家和四个芯片厂家,测试既包括对单个系统的测试,也包括对单个终端的测试,希望能够通过对芯片性能的测试来加快HSPA的进程。虽然技术性能提升令人满意,但供应问题仍显示出芯片领域的不足。杨骅介绍说,制约目前终端用户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芯片的供货问题,由于芯片厂商前期对于市场发展速度的预计不足,因此现在不能完全满足终端厂商的产品开发需求。而数据卡、上网本、TD-HSDPA终端的大规模应用将给芯片领域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最后,对于一直以来被外界质疑的TD终端问题,现在也得到了初步解决,有一些终端芯片厂商的出货量已经突破了百万级别。承担TD运营任务的中国移动也在终端领域加大投入,已经专门投入超过6个亿的资金与9个终端厂商及3个芯片厂商进行深入合作,引导整个终端产业面向市场的发展,为整个终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CMMB与TD-SCDMA终端的捆绑、TD上网本的大规模入市将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好的选择。
TD-LTE:产学研互动推进国际型产业化
纵观现在3G产业发展的全局,业界在大规模推进TD,同时也要积极推动TD-LTE的产业化,这是本届峰会上代表达成的共识。专家认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是有序衔接的。
正如3G在现阶段并不能把2G完全替代一样,TD-SCDMA和TD-LTE也存在同样的情况,TD经过大规模发展,设备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用户也会大规模增长,而TD-LTE即使到了商用初期,肯定也会存在覆盖、网络性价比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对TD-LTE开展研发和产业化的工作。曹淑敏介绍说,LTE在2008年底第一个版本已经发布,关于终端测试的标准会持续到今年。3GGP在制定发布标准的同时,还成立了LSTI组织,专门推动测试的方式,通过技术实验和测试的方式推动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
在国内,我们看到国家对TD-LTE的推动也在全面展开。借助TD产业化的经验,国家利用产业化专项把TD-LTE产业链从系统到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终端,包括手机和数据卡、仪表网规网优工具等一系列环节都进行了部署。据了解,在部署整个产业链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成立了TD-LTE工作组,利用此产学研平台推动TD-LTE在标准、测试平台等方面的工作,目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TD-LTE产业,推动TD-LTE从技术到研发再到产业化的整个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