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始建于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办创建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是中国伽蓝之首。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白马寺经过治理,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01年1月,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第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2004年7月5日,江泽民同志视察白马寺,并题词“中国第一古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白马寺的地位。
据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汉明帝就派大臣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途中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诚恳邀请二位高僧赴中国弘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洛阳。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说: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近几年,随着洛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洛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到白马寺旅游和参访的游客香客与日俱增,寺院收入不断增加。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寺院先后向东、西、北进行了扩建,寺院总面积达740余亩。同时寺院委托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对其进行了设计和规划,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而发展兴盛于中国,由于对教义和戒律的不同认识,逐渐形成了宗派。佛教八大宗形成于中国的盛唐时期,亦皆源于白马寺,故白马寺也可称为中国八大宗的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