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明龙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 |
|
全国网媒现场提问 |
15年前,苏州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孕育出中外合作典范——苏州工业园区;15年后,除了继续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了“园区经验”的输出进程,从2006年的苏宿工业园到2009年的苏通科技产业园,“园区经验”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区域。今天(5月15日),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在接受新华网等媒体访问时谈到,“在园区建设15年庆典之际,我们希望自己也能‘走出去’。”
2006年,作为苏州、宿迁两市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全盘引进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诸多经验,在宿迁“克隆”一个苏州工业园区。2009年,园区经验跨越长江在南通推广,苏州、南通两市合作项目——苏通科技产业园,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协议。
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苏州工业园区在凭借“借鉴”而迅速崛起后又将目光投向了“输出”?对此,马明龙表示,将中新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分享出去,是双方一直以来的希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就早已闻名遐迩,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但走马观花式的考察并不能真正地汲取到园区经验的精髓。而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来说,随着产业不断提升,光靠自身的平台终将无法满足成长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区域来承接,需要新的发展空间,因此,与其他地区的“联动发展”,也就应运而生了。
“将我们在建设、招商、管理、运作、服务上的全套经验‘复制’到其他地方,让我们的企业和工作团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马明龙介绍,通过这种“腾笼换凤”的方法,可以让苏州工业园区依靠更大的平台实现新一轮的腾飞,而作为宿迁、南通等地来说,也可以通过先进理念的输入,有一个高起点的规划和建设,“这是一种强强联手的双赢做法,对合作双方都会带来巨大利益。”马明龙还说,采取这样的合作模式,也是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考虑,例如苏通的合作,就将实现两地在长江沿岸资源优势的整体发挥。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将会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马明龙说,未来园区将联合新加坡方面一起,逐渐“走入”其他地区,包括苏南以及更远的“沿边”地区,希望“园区经验”的辐射和渗透,可以开创更多国际合作开发区的新亮点。